一个从来没见过鸟的人,刚看见鸟的时候,只会惊讶这是什么,为什么可以飞,判断鸟想什么,只有成长到鸟类学家的程度,才可能了解。梁应
的意思是,现在人类最杰
的科学家在面对那束
能粒
的时候,能
的也只有惊讶而已。
“因为你的推测居然和我一样。”
“不过推测其为通讯方式也有很大的漏。
能粒
虽然携能极
,速度依然不可能突破光速,和普通无线电波比,弱
明显。如果我们忽略它对人
的伤害,也用
能粒
束通讯,以现在全世界的无线电通讯每时每刻承载的信息量,耗尽地球的所有能源,大概都很难撑过一秒钟。当然我们也没那技术。”
梁应:“你说的当然有可能,但推测毕竟只是推测,就算把它当成通讯手段来看,如果没有
一步的资料,也永远无法破译其中的信息。”
我对能粒
所知实在太少,分不清这东西和无线电波有多大的区别,所以就说:“不自然排列的
能粒
,你说会不会是某
通讯的手段?”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地球印度洋的,
烈地震的前夕,一束
能粒
向了宇宙
的某个地方。在那条线路上,没有人类观测到的星球。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是,那是通向某一颗行星,遥远星空的不发光行星是很难被画
人类星图的;第二个可能是,那束
能粒
的终
,是人类视线难及的宇宙
。
“现阶段的科学无法解释地球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能粒
束,如果用排除法,那么这束
能粒
就是非自然产生,非自然产生当然就有某
意图。”
“这束能粒
是发往哪里的?”我想起这件重要的事。
“啊哈。”我忍不住一丝得意之
,梁应
的学问可是我没法比的。
不用说,X机构就是接到讯号的几个机构之一,恐怕一些大国也有类似的机构收到。
这场海啸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本以为哈
利普兰的预言只是偶然,而此刻,我也和梁应
刚才一样,心里满是狐疑。
“外太空?”
我话音未落,就见梁应笑了。看来我这个门外汉又犯了某些可笑的错误。
和梁应聊天的当晚,我又
了很多时间研究挂在我书房的图。当然是白费工夫,在我看来,这两千多年前的雕刻图案纯粹是鬼画符。
最近十小时里的来电记录有六页之多,我用铅笔在兴趣的记录旁
三角记号。一遍看完,共
了七个记号,桌上送来的外卖已经快冷了。我准备先几
把盒饭
掉,再
一步筛选
“是的。”梁应给了我肯定的答案。
到报社叫了一份外卖,我例行开始浏览各大新闻网站的新闻,看看有什么可以让我文章的。并不是每次这样
都有收获,确定没有哪篇上海新闻值得我跟
报
之后,我取来
里的
线电话记录本,看看从昨晚到今天上午的市民来电里,有什么线索。自从《晨星报》对市民举报新闻实行
额奖励后,
线电话响起来的频率就
了许多,我们社会
记者的稿源也就不像从前那么吃
。
“可是说不定用能粒
当通讯手段有着某些无线电波无法替代的功用,而且随着科技的
步,产生
能粒
所需的能量也一定会随之下降。”在大胆推测的基础上,我认为梁应
说的那些困难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你笑什么?”我没好气地问。
“你是说,这束能粒
代表着某
意图?”
那时已经是三月底,多灾的印尼又经历了一场里氏八五级的大地震,当天连上海都有震
。我一向晚睡晚起,
觉迟钝,所以轻微的震动并不能妨碍我一觉睡到上午十
半。
“那是什么意图?”我急着追问。
“斟察?人类的手还没有得那么长,海洋里本就有许多未解之谜,这束
能粒
产生的那片海域,大地震过后海底早已经天翻地覆,派几艘潜艇去转一圈又能找
什么蛛丝
迹来。这件事最终都没有答案,监测到这束
能粒
的机构,很有默契地没有向公众发布。”
我顺着那手指抬起
,穿过咖啡馆矮矮的天
板,那个方向是…
没想到梁应却说:“虽然没有人能
行准确判断,但研究者们还是
行了各
大胆的推测,你说的通讯也有人提
来过。”
等到我快对书房里的图视若无睹之后,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却让我重新记起哈
利普兰的经历。
我心里忽然一动,问:“能粒
束
现的地区,应该已经在斟察了吧,有结果吗?”
行人解释。
梁应摇了摇
:“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鸟,有一天突然看见鸟飞过
前时,会知
它想要
什么吗?”
梁应慢慢喝了一
咖啡,看着我,竖起一
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