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坏种子 > 第一章遗址之谜(2/5)

第一章遗址之谜(2/5)

我和张路都不算是会钻营的人,而人挤人的地方也恰是我最厌恶的地方之一。我们两个只是简单地记述了现场的情形,采访了几个无关要的考古队员,搜集了一些情报,写了篇两百字的简要报之外,其余就只是窝在自己的帐篷里认真地准备明天要问的问题。

40平方米左右的现场坐了一大堆人等天亮,若是少了那些昂贵的专业采访设备,这里倒像是个静坐示威的现场。

我们叫了一辆当地的租车,虽然车况不太好,但居然是上海产的桑塔纳。据说桑塔纳的底盘,走起颠簸的路不容易开坏。

竟然已经有很多记者到了,我大概看了一下,多数是北京的媒,看来靠近中央就是不一样。照这样看来,他们今天一定已经把稿发回去了,我庆幸之前的决策,现在补工还赶得及,否则明天被报社质问起来,就糗了。我倒是暗暗担心坐下一班飞机来的记者们,不知他们要怎样差,多半会被领导在电话里骂得狗血吧。

考古队原本没想到会来这么多的记者,临时准备的帐篷,看就快不够了,就还剩最后几个,再往后来的记者,最后没办法,那就只好住回德令哈去,来回三四个小时,时间都得耽误在路上。可是我很快就发现在这方面其实没什么区别,因为这里没有合适的通信工写完了文章拍完了照,还得再坐考古队的车回德令哈去上网发回报社,看来一天颠三四个小时是逃不掉的了。

鉴于昨夜所见到的情形,我和张路凌晨4不到就跑去招待会现场占位,而当手表的指针越过5时,整个现场已经人满为患了。招待会的时间是上午9——盘在沙地上坐等四个小时并不是件令人愉快的经历,然而没有人随意走动——大家都生怕一走开,自己辛苦占据的有利地形就被同僚抢去了。像我和张路这样的“搭档”还算是幸运的,我们其中一人想去方便时可以有人帮你看着位

(3)

迫,要知作为一个记者,就绝不能比其他记者晚发回去报。晚一天的报,哪怕你写得再好,再文情并茂再有艺术价值,也一样什么都不是。这是新闻的铁律:时间!

没人像昨晚那样大声喧哗,大家都只是小声地谈,越临近招待会开始的时间,气氛就越张,当气温足以令我的汗汗衫的时候,招待会终于开始了。

我知张路这么急着赶去的原因一定和我一样,那就是希望在今天能先写一篇简单的报发回去。既然已经到了这儿,那么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对新闻记者来说,时间就是一切。当然,许多毫无职业守的小报记者可以不顾这些。

在我们把的烙饼啃完后的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颠到了考古现场。由于平时没人会来这里,所以我们的司机,一个三十多岁的当地汉还走错了路,不过最后他很快地只收了我们一半的车钱。其实这对我们无所谓,反正回去有的报销。

一小时后,我们坐上了开往柴达木盆地腹地的火车,我要在这个绿的铁家伙中待上差不多五个小时。

当列车滩的时候,晚霞将这个世界镶上一圈红边,令这里形状奇怪,疏密有秩的山丘看上去像某草兽的牙齿。

到达德令哈市的时候,已经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我们在这里发生了分歧。除了张路外,其他的记者都想在德令哈好好吃一顿有当地风味的盛餐,再往我们的目的地——克鲁克湖旁的古村落考古现场赶。但我和张路持立刻赶去。双方都没有必要一定让对方同意自己的立场,所以立刻就分成了两队。

只要是记者,无论是哪一路的,都不是安分守己的家伙。当天晚上,考古队的营地里就变得人攒动,令这里看上去有些像个集市。大队的记者除了互相打招呼和彼此介绍之外,都无一例外地准备起了“功课”考古队负责人办公的帐篷虽然比别的帐篷要大一半有余,还是拥挤得像下班峰时的公共汽车一般,而此次新闻的“焦”——那些仍旧于禁状态,要到次日记者招待会时才解禁的发掘现场周围,也不断有人晃来晃去,镁光灯猛闪,那些想提前内的记者,令负责保卫的保安与考古队员应接不暇。

翌日。

这一夜整个营地都没有安宁过。

发布消息和

【1】【2】【3】【4】【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