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199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基科维克爆发过一次。当时总共出现了315例病人,让那座城市仅有的两所医院全都关闭,30%的医生和10%的护士被感染。流行的最初阶段,病死率达到100%。
而炭疽的致死率虽然不像埃伯拉这么可怖,但传染性要强得多。美国国会技术办公室199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用炭疽菌进行攻击,可能会造成比核弹还要大的灾难。因为只要一亿分之一克的炭疽杆菌便可将一个人致于死地,故被视为最理想的生物武器。而这种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生存几十年甚至更长。9-11之后美国就多次受到炭疽菌攻击,2001年11月美国参议员雷希收到一封藏着炭疽菌的信,幸好他没拆,那里面的病毒足以使10万人死亡。
如果是这样的传染病,那么住在小区里的父母,岂不是…
我不敢想下去。
“哎。”洪玲玲有些担心地看着我。
“哦,没事没事。”我知道自己的脸色一定很差。
“我等会儿再去打几个电话问问。”
“先不用吧。上面下通知了,不能报。”
“啊?”洪玲玲一脸的失望之色:“又不能报?唉,我早该想到的。”她向后靠在椅背上,无精打采。
看样子她是准备放弃了,记者碰到宣传部禁令还能有什么办法。
只是在这件事上我的身份并不止是记者,她可以放弃,我不行。
梁应物一直没有来电话。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可能能帮上忙的人,准备第二天再多打几个电话。那个郭栋,也还是托一托的好。
正想着,手机突然叫起来。
已经过了十二点,会是谁?梁应物吗?
我一下从床上翻起来,光着脚冲到厅里,从包里找出手机。
是报社的电话。我先是一阵失望,按下接听键的那刻,却又生出某种期盼。
“那多,快到社里来一次,半小时之内。”蓝头在电话里火烧火撩地说。这时候明天报纸的所有版面都已经拼好,等值班老总看过之后就送厂印刷了,看来蓝头就是今天值班的副总。
“啊,什么事?”
“来了再说,快点。”
“是…莘景苑?”我把手机夹在脑袋和肩膀之间,一边穿袜子一边试探着问。
“嗯。”我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立刻来。”
我在屋里奔跑,强拉硬扯着把衣服穿齐,拽起包蹬上鞋,飞身出屋,门在背后轰地关上。
坐在出租车上,来不及扣紧的领口里还残留着外面的寒意。仿佛有股莫明的力量牵引着我,在报社里等着我的会是什么样的消息?
蓝头在办公室里等我,在他旁边的是个四十岁许的微秃男人,脸有点熟,好像是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
“覃部长,这就是那多。”蓝头省去了一个“副”字,为他引介我。
“是你坚持要采访莘景苑吧。”打过招呼,覃部开门见山地问我。
我听不出他的语气是善是恶,但现下的情形并没有我周旋试探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