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寻找张爱玲(时光隧道里的灵魂) > 半生缘(2/4)

半生缘(2/4)

我心里一动:“是为了您?外婆不是喜门走动的人,除非发生了大事,她是不可能一个人跑到上海去的。外婆的大事,不是我,就是您了。对不对?”

“外婆带我去谈判?”我更加惊讶,我的老外婆呀,她一天工作经验都没有,然而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比谁都拿得起放得下,事简洁利落,

那张照片,是在我三岁的时候拍的,外婆牵着我的手,婆孙俩齐齐对准镜笑,背景是一座尖的建筑,好像是教堂,然而整座楼连窗都被爬山虎的藤蔓捆绑得结实,仿佛抱着什么大的秘密。

,既然有思想有情,就一定也会有记忆的吧?

“爸爸有了别的女人?”妈妈这一代人就是这样,无论说什么事,都不喜当成个案来面对,而要上纲上线把它作为一社会现象来分析,仿佛这样便能减轻事情的严重和伤害似的。从他们的中了解历史,最多只能得到三成真相,还非得直截了当地提问题不可。

“圣玛利亚中学?”我大惊,那不是张玲的母校?我去那里什么?“我小时候去过上海?”

我的泪也止不住地下来。外婆今年快八十了,早就过了“古来稀”的年龄,她的死,在中国习俗上称为“喜丧”像她这样的老人,在死之前,是早已先于而跨越了生命的界限,勘破了宇宙的秘密。她知自己大限已至,知自己行将离开,她是着笑容告别这个世界的。然而,她说她有惟一的心愿未了,就是我的婚事。我的外婆,她在离去的时候,思想里没有她自己,只有我,我的过去,我的现在,我的将来,她曾把我从小到大的照片一张张地端详,一张张地回忆,一张张地祝福。外婆,外婆,什么样的可以与你比拟?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比大?

那是外婆和我最后的告别。

我拿着照片,反复端详,忽然发现这场景很熟悉,这是哪里呢?

妈妈看到我发呆,叹了一声:“怎么,认不来了?这是上海呀,圣玛利亚中学教堂。”

我着急:“您就别东拉西扯瞒着我了,既然是过去的事了,就说给我听听吧,就算前车之鉴也好呀。”

“阿锦,你长大了,反应快,心思细,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妈妈看着我叹息“都说憨人多福,你就是太聪明了,聪明人难免心重,倒不如糊里糊涂的好。”

清理外婆遗时,妈妈给我一张照片,说:“你外婆临走时,最挂记的就是你,声声说,她惟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亲看到你成家。”

“也没有那么严重。”果然,一落实到上,妈妈便糊,三言两语地轻描淡写说“只不过你爸有次去上海开会,认识了一个姓贺的女同行,两人一直通信,言语亲了些。有次你外婆来家客,收拾家时翻了那些信,第二天就不声不响买了票,说要带你去上海玩两天,就去了。”

我越发信,昨天的香味不是我的幻觉,不是我的一厢情愿,而是外婆,外婆她真的来了,她来向我别,她来看看我过得好不好。我的外婆…

味凝聚不散,氤氲了整整一夜。

从小到大,我和外婆几十年心心相印,语言和生死都不能隔绝我们的往来。

“你忘了?以前跟你说过的,你三岁时,外婆带你去过一次上海。一共呆了三天,你玩不够,哭着闹着说不想回来…唉,也是命吧,你三岁的时候就声声说喜上海了,还说长大后一定要到上海工作的,不想现在都成了现实。那时候你还小,在电视上看到人家在教堂举行婚礼,你就闹着要去看教堂,还说将来也要在教堂结婚。你外婆一时找不到教堂,就带你去了圣玛利亚中学,那是老式贵族学校,校园里有座教堂,当广播站用…前几天,你外婆忽然让我把你从小到大的照片都找来,一张张地看,还说,不知你什么时候结婚,只怕她看不见了…当时我还以为是老人家的习惯,没事就喜说生死的,没想到,隔了一天,她突然就中风…”妈妈说着哭起来。

“那一次,外婆是怎么想起要带我去上海的?”我问妈妈“我印象里,外婆是不大门的,她怎么会想起到上海去呢?当时您和爸爸在哪儿?”

“那是因为…”妈妈言又止,表情忸怩,支吾了良久,终于叹气说“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别问了。”

妈妈又想一想,终于,却仍然不肯详说,只糊其辞地总结发言:“这也不是我们一家人的事,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就是两夫妻怎么相都好,一旦有了孩,从怀到哺这段日,难免就会忽略了夫妻情。年轻男女忽然升格了父母,觉得压力不堪担负,内心就有了逃避现实的愿望。这段时间里,最容易发生婚外情…”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