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过后不久,就又
周而复始的沉重。在以后的几年里,我再也没有能纯粹地休息这么长的时间。
为了不受扰,在机关院
借了一间别人搁置不用的房间。房间是老式的,据说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冬天
气夏不透风,里面呈长方形,采光很不好,白天也得开两个灯。资料、书籍、生活用
都各就其位,固定不变,
觉完全是一个手工作业的工场。这里在别人看来是
七八糟,在我
里则是“井井有序。”
第一稿不讲究字写得好坏,只要自己能辨认就行了,当时只是急迫而匆忙在记录思想。第二稿在书写形式上给予严格的注意。这是最后一工序,需要重新遣词酌句,每一段落,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以便能找到最恰当最
最
创造
的表现。每一个字落在新的稿纸上,就应该像钉
打在铁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好每一个字,慢慢写,不慌不忙地写,一边写一边闪电似地再一次论证这个词句是否就是唯一应该用的词句。个别字句如果要勾掉,那么涂抹的地方就涂抹成统一的几何图形,让自己看起来顺
。一切方面对自己斤斤计较,
求疵。典型的形式主义。但这里面包
着一
神要求。一座建筑
的成功,不仅在总
上在大的方面应有创造
和想象力,其间的一砖一瓦都应一丝不苟,在任何一个微小的地方都力尽所能,而绝不能自欺欺人。偷过懒的地主,任你怎么掩饰,相信读者最终都会识别
来。
抄写和二稿某意义上是一
“享受”尽
就每天的劳动量和工作时间来说,比第一遍稿要付
的更多。这主要是一
力的付
,脑力相对来说压力要小一些。写第一稿,前面永远是一片不可知的空白,写完今天,还不知
明天要写什么。现在,一切都是有依据的,只是要集中
力使之更趋完善。
接下来,该弥补一下所欠孩的
情,于是,在床铺上地板上变作一匹四肢着地的“
”呈“狗”让
骑关转圈圈爬;要么,让孩
骑在脖项里,扛着她到外面游逛。孩
要啥就给买啥——这显然不舍教育之
,但又无法克制。
抄写到手僵的时候,停下来烧一杯咖啡。脑
一片空白,两
直直地对着墙
,慢慢喝这杯咖啡,是一天中最愉快的一个瞬间。邻居一个小男孩不时
来捣
一番,顾不上和他纠缠,每次拿两块方糖来换取几小时的安宁。
无目的地行走,也算一个不常有的好。
繁华闹的街
,无论
还是人,都会给你提供大量的信息,给你许多启示和灵
。有时候,一篇文章写完了,题目不满意,就到大街上去“寻找”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思考问题有时也要改换一下环境。大
分时间需要安静,有时候在嘈杂声中更能集中
神,只是应该
一个陌生的环境,绝不能在一群熟人之中,因为一旦掉
思考的
渊,就往往难以顾及世俗的礼貌。我曾经为此得罪过不少
面
的绅士。既是在机关,陷
写作的苦恼时,也常常会路遇同辈、长辈忘了问候一声,被人评为“骄傲”——上帝作证,这确实是无意间犯下的销误。
第一初稿终于完成了。就自己来说,这可是一个历史
的成就。望着桌上的一大摞稿纸,内心很是激动。虽然就全书的工作量来说,它只是六分之一(每
两稿),但这迄今为止所
行的最长一次远征,现在,终于在这个地方结束了一个段落。
整个抄写工作更接近机械劳动。每天的任务总是那么多。中午一吃完饭就伏案抄写。晚饭后继续
行一直到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