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
我写作的题材便是这么一个时代,我以为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是比较适宜的。我用这手法描写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而以此给予周围的现实一个启示。我存着这个心,可不知得好
不好。一般所说"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
来的,也不打算尝试,因为现在似乎还没有这样集中的客观题材。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
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战争与革命,由于事件本
的
质,往往要求才智比要求
情的支持更迫切,而描写战争与革命的作品也往往失败在技术的成份大于艺术的成份。和恋
的放恣相比,战争是被驱使的,而革命则有时候多少有
迫自己。真的革命与革命的战争,在情调上我想应当和恋
是近亲,和恋
一样是放恣的渗透于人生的全面,而对于自己是和谐。
我喜素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
人生的素朴的底
。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
过于华靡。但我以为用《旧约》那样单纯的写法是
不通的,托尔斯泰晚年就是被这个牺牲了。我也并不赞成唯
派。但我以为唯
派的缺
不在于它的
,而在于它的
没有底
。溪涧之
的狼
是轻佻的,但倘是海
,则看来虽似一般的微波粼粼,也仍然饱蓄着洪涛大狼的气象的。
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东西总是
的。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
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
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因此容易被人看
我是有所耽溺,
连忘返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保持我的作风,只是自己惭愧写得不到家,而我也不过是一个文学的习作者。
还有,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采取善与恶,灵与
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
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欠分明。但我以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
一下。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
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许多留到现在的伟大作品,原来的主题往往不再被读者注意,因为事过境迁之后,原来的主题早已不使我们
觉兴趣,倒是随时从故事本
发现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就说《战争与和平》吧,托尔斯泰原来是想归结到当时
行的一
宗教团
的人生态度的,结果却是故事自
的展开战胜了预定的主题。这作品修改七次之多,每次修改都使预定的主题受到了惩罚。终于剩下来的主题只占
话的地位,而且是全书中安放得最不舒服的
分,但也没有新的主题去代替它。因此写成之后,托尔斯泰自己还觉得若有所失。
是这时代却在影似地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为要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
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过的记忆,这比了望将来要更明晰、亲切。于是他对于周围的现实发生了一
奇异的
觉,疑心这是个荒唐的,古代的世界,
暗而明亮的。回忆与现实之间时时发现尴尬的不和谐,因而产生了郑重而轻微的
动,认真而未有名目的斗争。、chaelAngelo的一个未完工的石像,题名"黎明"的,只是一个
糙的人形,面目都不清楚,却正是大气磅礴的,象征一个将要到的新时代。倘若现在也有那样的作品,自然是使人神往的,可是没有,也不能有,因为人们还不能挣脱时代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