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红楼梦魇 > 红楼梦红楼梦魇曲之一(2/4)

红楼梦红楼梦魇曲之一(2/4)

氏“月小山房遗稿”有这首无题诗,吴世昌推断作于一七八六年或更早:

她葬在北京齐化门外,哭妹诗又有“寄语孤魂休夜哭,登车从我共西征。”参看“船山诗草”题记上他自己的行踪,他们家一直在四川。但是卷二有“乙巳八月事”也是一七八五年。那次东游北征既是兄妹永别了,一定就是那年八月别妹都。北征当是跟着丈夫到上。

“南乡”也是记“戊申秋隽喜晤故人”:“今日方教,迟迟!”言下大有恨晚之意,仿佛等得好苦。想必三年前分手后,北上前见过不止一次,未能旧梦重温。

张船山庚戌哭妹诗:“我正东游汝北征,五年前事尚分明。那知已是千秋别,犹怅难为万里行。…”五年前正是一七八五年,他四妹张筠嫁给鹗那年。东游、北征是从北京发,还是从他们家乡四川?北征那就是远嫁到北京。

从前的妇女灰心起来,总是说长斋礼佛,不过是这么句话。“那便向粥鼓钟鱼,妙莲台畔,领取蒲团雨?”本是个问句,是说:哪里就尼姑了?同一首词上又云“从古佳人总归黄土”畹君并没死,想也不过是常对他说死呀活的。“曾说前生后生”这些都是例有的话。“东风飘泊,忍见名无主”显然来仍旧业。本来她还有父母要养活。关于她的词还有一首题为“饮故人”当然不是尼庵。

吴世昌推测畹君是因为带孩伺候婆婆太辛苦“(‘担尽一甘苦’)才离开他的”仿佛是他死了太太,家务都落在她一个人上,劳过甚而求去,适得其反。

也甚至于太夫人也像“怨女”内的婆婆,用娶填房媳妇作武,对付妾,老闹着要给儿提亲。刚巧有这张家愿意给,因为家境太坏,填房可以省掉一副嫁妆。十八岁的能诗少女,从前的读书人大概谁听了都怦然心动,也难怪鹗禁不起诱惑。

“万里龙城追梦幻”指北上,到边城追求一个渺茫的目标。次句郎被银河所阻,夫妇不能相会。首句荀令是三国时人荀彧。传说“襄记”上有“荀令君至人家坐幙,三日香不歇。”喜庆的时候在外张着帷幙,招待客人,这是比喻畹君到他家没待多久。浑香,是畹君的特之一。另一首“幽兰有赠”:“九畹仙人竟香,托只合傍沅湘。”离兰畹意义相关,畹君想也是他代取的小字,因为她是湖南人,又香。他侧艳的诗词为她写得最多,

鹗“金缕曲”前题云:“不见畹君三年矣。戊申秋隽,把晤灯前,浑疑梦幻。…”

荀令衣香去尚留,明河长夜阻牵。便归碧落天应老,仅隔红墙月亦愁。万里龙城追梦幻,千张凤纸记绸缪。麻姑见惯沧桑景,不省人间有白。”

一七八八年秋天中举,已经与畹君三年不见了。三年前正是动北上的时候。回京后一直没见过面。

鹗在一七八六年以前北上,到过边疆,大概是作幕。但是一七八六年就又回京乡试,依旧落第。当是一七八五年续弦后不久就北行。有没有带家眷?

“惜余慢”上似言下堂后尼庵修行,自应笃守清规。三年后怎么又藕断丝连起来?

张筠家学渊源,有“窈窕云扶月上迟”句为人称,相貌如何没有记载。短寿,总也是不好。如果长得不怎么好,任是十八岁的女诗人也没用。鹗有许多诗词她也未见得欣赏,年纪又相差太远,心里一定非常委屈。鹗屡试不售,半世蹭蹬,正有个痛疮可揭。心里又另有个人在。相形之下,婚后也许更迫切的需要畹君。

“钗凤拆”句用陆放翁故事,显指与婆婆不合,以致拆散夫妻。这位老太太想必难伺候,畹君的地位又低,前妻遗下女成行,家里情形一定复杂,难人。姨太太当家,倒像拙著“怨女”里面,不过那姨太太本是母婢,这是外来的女,局面的爆炸可想而知。“萱草都衰”显然不止他一个母亲,畹君方面也有父母靠她,想必也要鹗养活,更是一条导火线。

弦,她就下堂求去。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