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库罗斯在《尼俄伯》中说:“惟独死神不喜礼品,无论奠酒还是献祭都毫无助益,他没有祭坛,也听不见颂歌。”我纳闷为什么现在有些当官的没当死神的好,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悲剧大师埃氏没写清楚,万一死神喜
女人,那真是个大悲剧了。
公元2000年前肯定都已经实现了——不,只有一条,在《基尔加姆史诗》里,乌特拿比希姆说:“没有永恒的事
,我们能否建一幢永不倾圮的房屋?”我很遗憾要告诉乌氏,不能,不仅不能而且现在我们的房屋还没你们的牢固,别说什么经受地震了,甚至在不地震时都能莫名其妙地塌了。
Z。赫尔伯特在《卡吉达先生思索地狱》中说:“地狱最底的一层,与行的说法相反,这里既未住着暴君,也没有弑母者,甚至也不是那些追求别人
的人居住的。它是艺术家的避难所。”其实,许多艺术家的确很
住
“
行说法”中的最后一层,就冲着最后一条。同文中:“撒旦也资助艺术,他为艺术家提供安宁的环境、
味佳肴和与地狱完全隔绝的生活。”如果我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就下地狱去找撒旦。
阿尔维莱兹在《野的上帝》里写
敦警署能鉴别投河自杀的人是死于负债还是殉情,因为殉情者会为解救自己而死死抓住桥墩,手指破裂不堪。相反,负债者像块
泥板一样直沉下去,毫无后悔之意。可见殉情也是一时冲动,最后想通
情这东西可有可无,不像钱,非有不可,你无须对
情认真,而债主会为你欠他钱而认真。
安裴罗·维斯帕西安死时叹:“啊!我想变为一尊神!”其实,当神也没有什么好
。《新约全书·启示录》中有一段文字描写圣城耶路撒冷,说:“那城内不用日月光照,因为有神的荣耀光照。”可见神大不了也只是一个照明工
,说穿了就是只大一
的手电筒之类。
卢梭在《新洛绮丝》中说:“谁要是目标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便是撒谎。”完了,这年
撒谎的人太多了,许多人都说“我不怕死”也许死来临时,就“怕死我了”
《圣经·所罗门之歌》中说:“如果有人想用自己所有的家产换取别人的情,那必定受鄙夷。”《圣经》显然过于神圣了,其实上面的情况不仅不应受鄙夷,还应受表扬。真正要鄙夷的应该是想用自己的“
情”换取别人所有家产的人。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说:“我就这样在一吻中死去。”这个意境很符合麦柯尔·开宁的剧本《死吻》。最近在一本地摊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新婚夜,新郎吻死新娘》的奇文,看来这年接吻还需要理
,狂吻之余还不要忘了两个鼻孔也能
气,不要闲置不用,辜负了上帝的
心设计。
以上胡侃一堆,不着边际,而且怕会犯着一些“空气”理人员,真是不敬。其实,活人说死就好比富人论穷,是说不
刻的。死亡是什么,我们无须探究,引用汤因比的一句话:“死亡是生命付
的代价,只是为了活着的生
结构增加一些复杂
。”下半句说明死亡好似哲学,但既然哲学之外的
理比哲学之内的
理更有
理“死亡”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