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勤娃在舅家,舅舅把他送给村里学堂的老先生。老先生一顿板子,打得他把好容易认得的那几个字全飞走了。他不上学,舅舅和舅母哄他,不行;拖他,去了又跑了;即使不得不动用绳索捆拿,他一得空还是逃走了。
“生就的庄稼坯子!”听完表兄表嫂的叙述,康田生叹一口气“真难为你们了。”
勤娃开始跟父亲zuo庄稼活儿。两三亩薄沙地,本来就不够年富力强的父亲干,农忙一过,他闲下来。他学木匠,记不住房梁屋架换算的尺码。似乎不是由他选择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他,他学会打土坯,却是顺手的事。
在乡村七十二行手艺人当中,打土坯是dingcu笨的人干的了,虽不能说没有一点技术,却主要是靠卖力气。勤娃用父亲的那副光hua的柿树木质的模子,打了一摞(五百数)土坯,垒了茅房和猪圈,又连着打了几摞,把自家被风雨剥蚀得残破的围墙推倒重垒了。这样,勤娃打土坯出师了。
活路多的时候,父子俩一人一把石夯,一副木模,出门zuo活儿。活路少的时候,勤娃就让父亲留在屋里歇着,自己独个去了。
他的土坯打得好。方圆十里,人家一听说是老土坯客的儿子,就完全信赖地把他引到土壕里去了。
这一天,勤娃在吴庄给吴三家打完一摞土坯,农历四月的太yang刚下源坡。他半后晌吃了晚饭,接过吴三递给他的一串麻钱,装进腰里,背起石夯和木模,告辞了。刚走出大门,吴三的女人迎面走来,一脸黑风煞气:“土坯摞子倒咧!”
“阿?”吴三顿时瞪起眼睛,扯住他的夯把儿“我把钱白花了,饭给你白吃了?你甭走!”
“认自个倒霉去!”勤娃甩开吴三拉拉扯扯的手说。按乡间虽不成文却成习律的规矩,一摞土坯打成,只要打土坯的人走出土壕,摞子倒了,工钱也得照付。勤娃今天给吴三家打这土坯时,就发觉土泡得太ruan了,后来想到四月天气热,土坯ying得快,也就不介意。初听到吴三婆娘报告这个倒霉事的时光,他咂了一下嘴,觉得心里不好受。可当他一见吴三变脸睁眼不认人的时候,他也来了ying的“土坯不是倒在我的木模上…”
吴三和他婆娘jiao口骂起来。围观的吴庄的男女,把他推走了。骂归骂,心里不好受归不好受,乡规民约却是无法违背的。他回家了。
“狗东西不讲理!”勤娃坐在小厦屋的木凳上,给坐在门坎上的父亲叙述今天发生的事件“他要是跟我好说,咱给他再打一摞,不要工钱!哼!他胡说luandao,我才不吃他那一tao泼赖!”
康田生听完,没有吭声,接过儿子jiao到他手里来的给吴三打土坯挣下的麻钱,在手里攥着,半晌,才站起shen,装到那只chang方形的木匣里,那是亡妻娘家陪送的梳妆盒儿。他没有说话,躺下睡了。
勤娃也躺下睡了。父亲似乎就是那么个人,任你说什么,他不大开口。高兴了,笑一笑;生气了,咳一声。今天他既没笑,也没叹息,他就是那样。
勤娃听到父亲的叫声,睁开眼,天黑着,豆油灯光里,父亲已经把石夯扛到肩膀上了。他慌忙爬起,穿好衣ku,就去捞自己的那一tao工ju,大概父亲应承下远chu1什么村庄里的活儿了。
“你甭拿家ju了。”父亲说“你提夯,我供土。”
说罢,父亲扛着石夯出了门,勤娃跟在后tou,锁上了门板。村庄里悄悄静静,一钩弯镰似的月牙悬浮在西塬上空,河滩里蛙声一片。
“爸,去哪个村?”
“你甭问,跟我走。”
勤娃就不再说话,ma家村过了,西堡,朱家寨…天麻明,走进吴庄村巷了。父亲仍不停步,也不回tou,从吴庄的大十字拐过去,站立在吴三门口了。勤娃一愣,正要给爸爸发火,吴三从门里走出来。
“老三,还在那个土壕打土坯吗?”
吴三一愣,没好气地说:“我还打呀?”
“你只说准,还是那个土壕不是?”
“我另寻下土坯匠了。”
勤娃早已忍耐不住(这样卑微下贱),他忽地转过shen,走了。刚走开几步,膀子上的衣服被急急赶上前来的爸爸揪住了。一句话没说,父子俩来到勤娃昨日打土坯的大土壕。
“提夯!”康田生给木模里装饱了土,命令说。
勤娃大声唉叹着,提起石夯,tiao到打土坯的青石台板上。刚刚从夜晚沉寂中苏醒过来的乡村田野上,响起了有节奏的青石夯捶击土坯的声音。
太yang从东源ding上冒出来,勤娃口渴难忍。往昔里,太yang冒红时光,主人就会把茶水和又酥又ruan的发面锅盔送到土壕来。今日算干的什么窝nang事啊!
乡村人吃早饭的时光到了,土壕外边的土路上,踽踽走过从塬坡和河川劳动归来的庄稼汉,进入树荫nong1密的吴庄村里去了。爷儿俩停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