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顿真正的饭!我多少年没有吃过了啊!多少年?…“给,吃完再盛。”她首先给我盛了一大碗土豆熬白菜,又给我一个大白面馍馍“馍馍你今天先吃两个,还给你留着哩。你来,我馏一馏给你吃。”
可是,即使有昨天那样的指纹印,我会有什么样的觉呢?如果不是昨天,而是今天的馍馍上有那样的指纹印,我又会有什么样的
觉呢?人哪,你是多么容易受情势的摆布,多么容易忘记过去呀!在她家吃完饭,回到“家”又从伙房打了一份稗
面馍馍,也吃了下去。我才知
什么是“饱”!“饱”不是“胀”!
海喜喜不吃土豆,也许他不屑于吃,也许他吃饱了。他给我递坯端泥,面孔沉沉的,嘴里不断地嘟嘟哝哝,说这
土坯挨着土坯的实心炕要是好烧,他就
河去。我装作没听见。放好最后一块炕面
,我
下炕,向他一摆手:“行了,你上泥吧!”海喜喜蹲下来左看右看,像是想挑
哪儿有
病。她已经把馍馍的面剂
切好了,放到笼屉里,呵叱他说:“还看啥?!小心绕
睛!齐不齐,一把泥。瓦工的活你还不知
?你先从锅台这边泥。我这就烧火。”
“你死去!你河去!…”她笑着揶揄海喜喜。灶火映着她生动的脸,我很久没有看见过这
红闪闪的
丽的鲜艳的颜
了。
又是什么活啊!今天,我得很痛快。炕修改好了,肚
也被土豆填满了。
海喜喜铁青着脸蹲在锅台旁边,毫不掩饰妒意地盯着她端菜拿馍的两只手。我不理睬海喜喜。今天我吃这顿饭是名正言顺的。这是这儿老乡家的规矩:替谁家打炕盖房,就要在谁家吃饭。我心安理得地拿起馍馍。今天的馍馍是发面的,比昨天的更白。我转来转去看了看,再没有昨天那样的指纹印了。
我躺在灯下的草铺上,乜斜着睡
,沉醉在饱的舒适
里,
脑地计算我今天吃了多少东西,但算了半天也没算
来。因为饱,我可以想
以外的事情了。我想到她和海喜喜。他们并非夫妻是明显的了,而
情似乎又不寻常。可是我的直觉告诉我,海喜喜又没有占有她。如果海喜喜对她已经实现了法律外的占有,他是不会像一条狗似的顺从她,领教她那有时几乎是刻薄的嘲笑的。这两个人真微妙得耐人寻味,尤其是她,那么善良又那么泼辣…再说海喜喜,这个
力劳动者也有值得我羡慕的地方。俗话说:“外行看
闹,内行看门
。”即使他
端坯递泥这样的简单劳动,我
上知
他非常有
;泥炕面的时候,他的步骤也和我一样合乎劳动运筹学的原理,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
完泥活以后,自己的
、手却很
净,几乎纤尘不染。在农村,是很讲究这
的。比如说,有的姑娘媳妇和面,和一斤面会有二两沾在手上、盆上、案板上。而受人称赞的姑娘媳妇就讲究“三光”;和完了面,手光,盆光,案板光。劳动也是这样。
净、利落、迅速,是
力劳动的最
标准,正如文学中智慧的最
表现是简洁一样。这不是光靠经验能达到的。没有
过农业劳动的人,以为那只要有力气就行,熟能生巧嘛。其实不然,我见过劳动了一辈
的老农,
起活来仍是拖拖沓沓——当地人叫“猫拉稀屎”和写了一辈
文章的人还是行文唆相同。
简单的力劳动,也可以表现
一个人的智慧、个
、气质与风格…我慢慢地睡着了。在梦里,我真的变成了招贴画《你为祖国贡献了什么?》上的标准
力劳动者,但奇怪的是,我的面孔却非常像海喜喜!
在这大雪天,她不知从哪里抱来一捆捆柴,动作麻利地在灶膛里
着了火。开始,有些烟从炕面
的
隙中蹿
来,随着海喜喜泥的面积越来越大,烟逐渐地减少,终于消失了。海喜喜泥完后
下炕,看着灶膛里熊熊的烈火一个劲儿地往烟
窜去,而满炕都冉冉地蒸发
汽,褐
的
泥渐渐地变白,也不作声了。
四年的禁锢,四年的饥饿,分解除后依然
在
上的“右派”帽
,已经把我任何别的志向都摧毁了她蒸好两屉馍馍,又熬了一大锅白菜土豆。把寄放在别人家的尔舍叫回来,我们开始吃饭了。
我坐在那不能移动的土坯凳上悠闲地
烟,第一次
觉到劳动会受到人的尊敬。这
觉,扫除了昨天接受她施舍的时候多少还有一
的屈辱
,维持了我的心理平衡。我想,我现在是“自
其力的劳动者”是农业工人了,而我才二十五岁,如果在农业劳动上我不能成为一个壮劳力,成为一个内行,今后便无法安
立命。今天,就凭我这一
从供
工程师那里学来的小技能,
上改变了我和海喜喜两人的地位,几天以前我还看作
不可攀的车把式,也不得不给我当小工。这就充分说明了,在这里,在这个穷乡僻壤,在这个也许我会终生呆下去的地方,只有
力劳动的成果才是衡量人的尺度。而从刚才
的活来看,只要我能吃饱,我完全可能成为海喜喜那样魁梧、剽悍、
豪、放到哪儿都能
的多面手!我有充分的信心能成为一个“自
其力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