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望星空
去年,轰轰烈烈的"彗木相撞"过后,我颇有感chu2,便摹仿着某些著名散文家的笔调,写了一篇题为《望星空》的随笔,sai给家乡的一家内bu发行的刊物。但是就感到言犹未尽,今日翻出来,将原文run色后,再续上一条尾ba,吐尽我心中的随感吧。原文如下:
不久前,一串彗星的碎片(每片都有数公里之ju),撞击了木星。在那颗神秘的星球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如果那里有什么生物,那它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在彗木相撞的那些日子里,全世界亿万双眼睛盯着天上这颗与地球息息相关的星球。据说西方国家的电视台一天二十四小时gun动着播出有关彗木相撞的消息,是绝对的新闻热点。但在我国,媒ti保持着足够的冷静,以近乎麻木的口吻向国人转述着国外的科学工ju获得的资料。好像彗木相撞是在某个大洋shenchu1的小岛上发生的一次小小的自然灾害一样。
在那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想,假如有一天,同样的命运落在了地球上,人类该怎么办?过去,杞人忧天是讽刺某些人的,现在,是否应该学习那些忧天倾的杞人,有那么点忧天的意思呢?彗星的碎片既然可以"亲吻"木星,谁又敢担保它不会"亲吻"地球呢?这样的"亲吻"是真正的天崩地裂,不是闹着玩的。
有一位名叫王红旗的人,写了一本文采飞扬的奇书《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在彗木相撞的那些日子里,这本书陪伴着我,给了我很多的教益。王红旗认为:在不太久远的古代,小行星的碎片或者彗星的碎片,确曾光顾过地球,并造成了几乎毁灭人类的ju大灾难。王认为我国古代那几个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she1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都与那时代的一次ju大的天文事件有关。
那是一颗足够大的天外星ti与地球相撞的事件,当该星ti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剧烈的moca使它发出了灼目的光芒,发出了难以形容的ju响,并且极有可能分裂成了多块碎片(十日并出),然后是风云突变、石破天惊、地动山摇、山呼海啸、天地变色——这些ju大的字眼就是事实的写照,后来变成了大形容词。这次事件,极大地震惊了chu1在混沌状态中的远古人类,使他们抬起了仰望星空的眼睛。这次天文事件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历史的意识由此产生,哲学也由此及彼地产生了。
《淮南子·天文训》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山,天zhu折,地微缺,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不周山正是这次撞击事件造成的ju大陨石坑。据王的解释,"不周",是不完全的圆形。可能是那个天ti带有一个棱角吧?这次事件的可怕后果就是"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min锐地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最早知识,当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知识。王认为如非亲shen经历,绝难编造出来。忧郁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变化,以及撞击过后的ju量尘埃("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zuo大雾弥漫三月"),不排除破碎的高温天ti落入大海后引起的海啸("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尽")、陨石落地引起的森林大火等,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突然的ju变,相当一bu分人在事件过程中和事件过后的洪水、火灾、恶劣的环境中死去,活下来的人,都是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后的胜利者。所以,远古神话传说,既是那场ju大灾难的记录,也是我们的远古祖先为了生存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记录。
我想,所谓的盘古、女娲、后羿、嫦娥、夸父、jing1卫,应该是我们的远古祖先的英雄群ti的名字或者是他们心造的英雄。盘古开天地是祖先们的集ti行为,女娲炼石补天、后羿举弓she1日、夸父持杖逐日、jing1卫衔石填海亦当如是解。嫦娥奔月则被王红旗理解为对月亮(亦或是那发光的天ti碎片)的献祭。这使我联想其英国作家劳lun斯的著名小说《骑ma出走的女人》,印第安人用女人祭奠月亮的行为应该是远古巫术的延续吧?当然,这些美妙的传说肯定是产生于那次大事件后的若干年,发生在新的自然环境形成若干年、人类重新安居乐业后。那场大灾难是通过一代代的传说甚至是形成了一zhong潜意识遗传给将历史事件神话化了的后代的,一直到文字产生,才被记录到《山海经》里。想想《山海经》这本奇妙无穷的天书的创作者和liu传者也是一桩令人心驰神往的事情。
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古老神话传说都惊人地相似,都有开天辟地、十日并出、洪水滔天之类的内容,这恐怕很难说是偶然的。地球毕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