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智慧、见识,还有因为年迈而糊涂的心思。
黛玉鉴貌辨色,倒也明白贾敏心中所想,说实话,她对贾母没什么恶感,毕竟是嫡亲的外祖母。可是听闻贾母的行事,说她糊涂罢,她也精明得很,不然没有今日宝塔尖儿的身份地位,余威犹在,替宝玉的打算更是非常周到,远在王夫人之上,说她精明罢,偏在大舅舅家和二舅舅家的正事上不分长幼,乱了家风,不肯接受贾琏胜过宝玉的事实。
如果,如果贾母明白贾琏才是一家子的希望,纵然不全力扶持大房,也该对他们一视同仁,管束好二房,荣国府必然不会有日暮西山之势。
黛玉看得很明白,贾赦一房和贾政一房早已形同陌路,贾赦一房的远离京城,未尝不是避祸之举。她通晓世故,没少听说荣国府的所作所为,颇有几件罪大恶极之事,将来必定殃及满门,想必爹爹也想到了这一点,才劝贾琏外放。
黛玉暗自警醒,从贾敏话中得知贾母中年时候何等精明果断,如今却糊涂至此,难道是因为上了年纪,就恣意妄为了?自己可不能如此,要时时刻刻告诫自己。
贾敏听了她的想法,顿时笑得前仰后合。
半日,贾敏方止住笑声,咳嗽了两声方道:“我原想以此教导你知道荣国府就是前车之鉴,不曾想,你倒想得长远。”
黛玉不觉脸红耳赤,顿足道:“妈,你再说,我就恼了!原是你说的,又怪我。”
贾敏忙安抚于她,道:“好,我不说了,你记在心里就是。你说的这些,正是我将来也要教导你的。人常说,高处不胜寒,咱们虽没抵达最高处,可是看你外祖母作为贾家年纪最高身份最长的老太君,难免事事顺着自己的心意来,不在意其中的厉害,咱们就要引以为鉴。”
也许,这就是贾敏的心态一直没有变化的原因?黛玉有些促狭地想。
她在外面见的人多了,家里又经常送礼收礼,所以她知道诸位王妃诰命夫人的年纪生日,竟是贾敏最显得年轻,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年纪。
母女俩亲亲热热地说了些梯己话,除了贾敏教导黛玉,还有黛玉在外面的所见所闻,以及又认识了什么姊妹,做了什么诗词,她看了一眼地上的东西,乃道:“这些东西都留下么?我瞧着除了些字画书籍,别的也没什么值得收藏。”
黛玉酷爱字画书籍等物胜过珠宝玩器,贾敏早就知道,并未因她这话而恼,只笑道:“都是先人之物,不管值不值得,且先留着罢,也算是给我留个念想儿。况且,咱们家这么些年的进项越来越多,也不难于此。”
说着,又道:“你看中了什么,且先挑两件,剩下的给你兄弟。”
黛玉听了,好笑道:“女儿竟似为了东西来的!”
话虽如此,可是她确实极爱收藏字画,且爱书成痴,当即不客气地挑走了其中的这些,摩挲半晌,仔细地放在自己的书房里,又将画换掉自己房中原先的,好时时观摩。
林智放学回来,给贾敏请过安,便去找黛玉,厅中却不见黛玉踪影,听说在书房,忙移了脚步,摆手叫丫鬟噤声,只见黛玉身上穿着半新不旧的家常衣裳,松松地挽着家常髻,正伏案写字,静谧如画,不禁凑过去问道:“姐姐在写什么?仔细低得脖子疼。”
乍然听他开口,黛玉心神一颤,笔下一顿,登时污了纸张,忍不住埋怨道:“你无声无息地过来做什么?也不叫人通报,倒唬了我一跳!”
林智笑嘻嘻地连忙告罪,又问先前的问题。
黛玉换了一张纸,以镇纸压住,没好气地道:“还能干什么?正在抄书呢。今儿得了一部书,竟是没见过的,对你们在外面上学的也有好处,故此抄下来,送你和哥哥每人一部,改日再送苏姐姐一部,也好见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