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身为儿媳便不能回娘家,得贾敏如此相待,曾净自是大喜过望,拜谢毕,送贾敏出门后,方回来向黛玉道别,又命人收拾东西。
黛玉见曾净只收拾行囊,忙吩咐道:“嫂嫂回娘家一趟哪能空着手去?将那才得的老山参拿两支给嫂嫂带上,上等的燕窝拿两盒出来,还有才得的上用绸缎拣四匹给郡主裁衣裳,也是嫂嫂的一番孝心。”又命预备了各样点心酒水等物。
曾净急忙阻止道:“妹妹竟要把东西都让我搬走不成?我回娘家已是母亲十分体恤了,再拿这么些东西,我成什么了?”
黛玉吩咐人收拾妥当送上车,方回身拉着曾净的手,笑道:“嫂嫂快别这样说,谁家女儿回娘家不拿些东西孝敬父母?本来女孩儿家出阁就是侍奉公婆相公,未能承欢于父母膝下,若再空着手回去像什么?嫂嫂回去好生安慰郡主,别急坏了身子,卫公子和史大妹妹这事儿且等两家父母如何说法罢。”最后一句话压低了声音只叫曾净听到。
曾净点点头,上车离去。
黛玉扶着丫鬟的手慢慢往房中走去,因见路边花木之间依稀残留些许雪迹,因年节喜气未散,倒也不显得萧瑟冷清,不由得长长叹了一口气。
坐在窗下伏案抄了一会子书,总觉得静不下心,黛玉当即搁了笔,望着窗外廊下的鹦鹉怔怔出神,今日文德郡主所言之事,自己仿佛身临其境,丝丝酸楚混杂着缕缕哀伤缠绕于心间,化成难以言喻的委屈,几乎渗透进了骨子里。
何以如此呢?她明明不曾经历过。
父亲若在家中,定会有所了悟,也不知道父亲现今在外面如何了。
黛玉思绪戛然而止,开口命雪雁将自己给林如海做的针线找出来,皆是林如海离京后做的,有扇套,有香袋,有荷包,还有系玉的穗子,绣的腰带,还有四套四季衣裳,均扎的出奇的花儿,绣工更是精巧绝伦。
她仔细检查了一遍,又暗暗叹息。
父亲最喜欢她做的活计,现在他离京千里,不知是否受了风霜之欺。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又何止百个三秋?
青鹤忽然走进来,道:“姑娘,俞老太太打发人送东西来了。”
黛玉忙命雪雁将针线收起,一面命人将来人请进花厅,一面唤人进来服侍自己更换见客的衣裳,收拾得当,方款款出去。
却见俞老太太打发了两个干净细巧的仆妇过来,给黛玉请过安后,笑道:“前儿亲家太太和姑娘打发人送过去的点心我们老太太觉得好,很是受用,特地打发我们来道谢,另有两样东西与姑娘品尝赏玩。”
二人都是俞老太太得用的,往林家送礼多是她们过来。
黛玉本已落座,闻言起身拜谢毕归座,微笑道:“老太太用得好便好,可巧家里才做了些,一会子再捎回去孝敬老太太。”
二人忙道谢不尽。
黛玉留她们吃了茶,又封了赏,方命人送出,在她们吃茶的时候,已命将点心装好,并亲自写了这份点心的方子。
那二人见了,愈加感激。
在大户人家里,各样点心、膳食、丸药方子均是秘方,愈是根基深厚的人家秘方愈多,许多闺阁女儿出阁时便有这样的方子陪嫁,平常很少示人。而黛玉因俞老太太爱吃这样的点心便立刻写了一方送上,可谓是大方已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