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闵行的一间机电工厂中,松永看到了一条标语“看谁先到达目标”这家工厂开始对额完成指标的工人实行奖励,每月的奖金分成三元、五元和七元三个等级。松永问了一个问题“有没有送还奖金,仍然努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人?”工厂负责人明确地回答“没有。”
长转机,又宣布“因为哈尔滨在下雨,今天的班机取消”只好在长
住了一夜,第二天竟还是“今天停航”到了哈尔滨,我才知
原因,原来哈尔滨机场没有
泥地面的跑
,飞机是在草原上咕噜咕噜地
行。难怪一下雨,就必须得停航了。
同样是在8月,一位名叫伊莱·布罗德的国房屋建造商参观了北京、广州等五个城市,他对合众国际社记者谈到了对中国的观
“我看到了一个令人印象
刻的不达国家”“中国人用黏土和稻草
砖,但也使用一
分预制混凝土板来建房。中国的住房是原始的,建成后的质量很
糙,但非常讲实用。往往一个两居室的房
里要住四代人,从8o岁的曾祖母到小孩。”同时,伊莱·布罗德也
觉到了刚刚开始生的变化:“我所到之
,他们都在换自来
。一些新的工业区正开始建造,不过我没有看到什么污染控制的措施。”
应该说松永的观察是很准的。1978年,除了主要领导人频频
访之外,中国政府还
了一些动作,它们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引联想,然而在后来的研究者
中却绝非巧合。这一年的7月3日,中国政府停止对越南的援助,13日又宣布停止对阿尔
尼亚的一切技术和经济援助,1o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
布建
联合公报。
在经历了这一些观察之后,松永预言中国即将开始一场新的经济革命。在1o月3日的一篇述评中,他直截了当地宣称“建国3o年的中国今后的课题是,实行
经济增长政策,把中国建成一个
大的经济大国”而中国正在采取的办法则是“在再度复职的邓小*平领导下,设法加
同外国—以西方达的工业国家为中心—的经济关系,在国内则推行讲究能力和效率的路线”
读卖新闻》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也对中国企业的落后为惊讶。这年6月,他参观了上海的一家集成电路工厂,他写
“日本的集成电路工厂
净得一
灰尘也没有。相比之下,上海这家工厂简直像是
路工厂。工厂方面说,产品一多半不合格,卖不
去。”他还观察到,长期的政治斗争,学校停止招生,使得中国工厂的基础人才极度空乏。他举例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
松永试图用事实来证明他的观察“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靠上海那家老工厂是不可能迅实现现代化的,因此必须下决心引外国的先
技术。近来,中国加
同外国的经济关系的活动令人目瞪
呆。到今年9月为止,中国派
党政领导人到31个国家访问,并且接待了15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而它们绝大多数是以前的敌人—西欧达国家。不言而喻,这
门
开放政策的目的在于引
先
技术。”
一疏一近,貌似毫不相,其实却不难看
内在的某
抉择:摆脱意识形态的纠缠,以经济展为主轴,悄悄向达国家靠拢的展主导型战略已经开始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