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说你谎报军情,我希望你打胜仗,但是我可以提出我的怀疑。我怀疑呢,我只是引发皇上的思考,我也没把这话说透,我就说这么一句话,这才仅仅十几年呢。我没说岳飞谎报军情,我没说他虚报战功,我都没说,你说我害岳飞?我没害他,我可以怀疑吧?我有怀疑的权利吧?因为我也没看到前线将士是怎么打仗的,但是我怀疑我又不把话说透了,我让皇上自个儿琢磨去。皇上天聪圣明,一代英主,我一点皇上就能明白,这才仅仅十几年。皇上琢磨了,是岳飞谎报军情。怎么可能呢?十几年,你三头六臂你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本事,一下就把部队给训练到这种程度,所以这个时候高宗皇帝琢磨秦桧这个话,他又看那个奏报,反复看,反复琢磨。他觉得如果岳飞完全是谎报战功的话,那么要这个时候岳飞是以败为胜也好,是杀良冒功也好,那么这个时候应该金军大军就打过来了啊,那现在前线离我们还远着呢,我们这儿一片歌舞升平,怎么能说是岳飞是谎冒呢?它是假冒战功呢?所以皇上在犹豫,皇上在犹豫的时候,秦桧又抛出了一枚炸弹,击中高宗皇帝。说陛下,您还记得前两年的怀西军变吗?你还记得杜充这个人吗?你还记得淮西军变吗?皇上怎么不记得,哗一下心就提起来了,淮西军变整整四万正规军,占当时宋朝武装力量将近五分之一,一夜之间过了江就变成伪军了。杜充我待他多好啊,宰相高位,东京留守,金军一来第一个开城投降,武将太不可信。而且,这个时候皇上又琢磨,就想起当年苗刘兵变来了,让我惨到那份儿上,把我关到破庙里头,武将确实太不可信。秦桧这一枚炸弹,又击中了皇上。你看人家话语不多,这才过了十几年,您还记得淮西兵变吗?我没说岳飞怎么着啊,您还记得淮西兵变吗?然后皇上敲着桌子看着岳飞的奏报,说这个岳飞啊,他应该是个忠臣啊。这样,我不管他是不是能打胜仗,他灭得了灭不了女真金国,我也知道他岳家军兵多将广,等于当时岳家军,有的史书上说,他的部队占了宋军的总兵力的七分之四这么多,但是我相信岳飞不会造反,我知道这个岳飞是个忠臣啊,他这话一说完,秦桧第三枚炸弹扔了出来,一下就把宋高宗给炸晕了,这枚炸弹是致命的。
宋高宗本来很为岳飞的捷报高兴,但秦桧扔出来一句,您真的相信吗?宋高宗就愣了。秦桧紧接着又扔出第二句,您还记得淮西兵变吗?宋高宗开始犹豫了。那么这个秦桧第三次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为什么能击中宋高宗的要害,而导致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呢?
秦桧怎么说呢?太祖皇帝龙兴之前也是个忠臣吧?这话一说宋高宗简直是振聋发聩,当时呆了,震蒙了。太祖皇帝就是赵匡胤,赵匡胤在后周就是掌握军权大将嘛,殿前都点检,相当于正规军总司令,他要不是忠臣,后周皇帝后周世宗柴荣能那么相信他吗?能把军权全都交给他吗?所以太祖皇帝在不当皇帝之前他也是个忠臣,你看秦桧的话,太祖皇帝在龙兴之前也是个忠臣吧?宋高宗一听,陷入沉思,然后就把岳飞的那道奏折放在银盘子里面,用火就给焚化了,就给烧了。这个东西看来不可信,就给烧了。秦桧赶紧就跪下了,陛下圣明,这个时候应该是见好就收的时候,千万不能再跟金国打下去了,如果打到双方两败俱伤,脸皮彻底撕破了,谈和都没法谈。趁着现在咱们占点上风,秦桧也不相信真的宋朝占上风,趁着现在就算是平手的局面,咱最起码不至于城下之盟,不至于割地赔款,赶紧咱见好就收,而且陛下也该颐养天年,享受享受人伦之乐了。您看您头发都白了,您今年才30多岁,头发都白了,操了多少心了,从登基到现在你过过一天好日子吗?还打?别打了,打了十五六年,终于打出这么一个结果,金国也灭不了咱们,咱们北上收复中原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跟盘古开天地一样,那是神话。所以干脆这个时候,咱们见好就收,和谈吧。于是高宗皇帝就下诏书,别打了。这个诏书的意思就是,我们不要打了,中兴之机正是议和之机,所以不能再打。岳飞一看,我正一路顺风,我打得正过瘾、正顺利的时候,我现在想跟你要援军,你居然给我来这么一道诏书?你不让我打了,你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岳飞赶紧给皇上上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乞止班师诏奏略》”现在你看金国人把行李都扔了,尽弃辎重,疾走渡河,他要过黄河他要跑啊,他要往回跑。豪杰向风,两河豪杰都归向我们大宋。士卒用命,正是收复故土的时机。时不再来,机难轻失,一定要稳住大局,我们要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