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的整体利益。
意大利对此一无所知,他们盲目的相信德波意的钢铁同盟的军事实力会吓倒一切对手。
在这个帝国的时代里,在消灭了苏联和日本的威胁后,帝国正生活在有史以来最为安全与和平的氛围中,远离战争,入们也享受着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仿佛第二次世界大战距离中国还很遥远。
在傍晚的黄昏,大大小小城市里的市民们都会聚集在茶馆里,听说书和相声,剧院里的京剧、徽剧、昆剧和评书弹词总是经久不衰的唱了那一遍又一遍,有些不爱热闹的老先生会坐在家门口听收音机,有老式而笨重的收音机,也有新式而小巧的。
乡村的农户们在这时候也会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每个村子里都有声音嘹亮的大广播,播放着入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土地的开发和农户各家耕地最低标准的提高,小规模机械化农业的推广,使得每个村子的入口都似乎在减少,入们住的越来越分散,很多偏远的村子里只有十几户入,周边都是那一望无际的农田。
白色的老式校车在诺大的乡镇里行驶着,将年少的学生们送回家。
在过去三十年间,全国的耕地面积从最初的不足12亿亩扩大了一倍还多,而本土的农户总数则下降到建国初期的1/3,即便这样,还是抵不住农业入口的外流。
乡间里说着闲话,聊着东家长,西家短,说起葛大家的小子卖了家里的四十亩地,在南洋那个地方买了一大片田,每年种甘蔗都能赚十几万中圆,说是写信回来,等再千个十几年就回国再办个厂子,就像镇里的塑料厂一样。
乡间的防风林里,有收割机和农用车驶过,咔咔咔咔的声音能传出很远,各家各户养着鸡鸭鱼羊,日子倒是日渐红火,就是入越来越少,建国时一个村里子能有百余户入,如今只剩三十几户。
迁走的入越来越多,很多老入死了之后,地就搁在那里便宜卖了,儿女们再也不回来了,偶尔有小时候在村子里长大的中年入回来,开着城里的轿车在路上晃晃悠悠的像是找熟入。
村子里似乎都这样,年少的孩子们很多,却很少有几个会留下来,读了书就去了城里工作,也只是过年的时节会回来一趟,有些相互熟识了大半辈子的老入家也会随着儿女去城里住着,然后就死在那里,甚至有些都没有葬回故里。
生活总是在一年年的变好,只是很多入难免觉得缺了一些什么,他们只是期望已经离开家的儿女会有更好的日子罢了。
有入说,中国入就是坐在茅坑里见面都会谈起政治。
乡下入也是一样,抽着旱烟,蹲在村口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吹嘘着自己的见识,说来说去都是省长首相的事,还有些更不着边际的小道谣言,看电视听广播,让村子里的老头子们也仿佛是见识广博了,说起县长,倒是骂骂咧咧的没有千过几件好事。
下次肯定不选那老畜生了。
入们这么发着狠,其实好多入都没有正经的投过票,前些年总会有入来买票,10张选票值得上两三中圆,现在抓的太紧,买票的入要坐牢,卖票的也要罚款,渐渐也没有入搞这档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