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战争。
通过这样的表态,裕华皇储希望美国和英国暂停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结果适得其反,美英两国反而都加大了原子弹的研制规划,并且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甚至有联合研制的意图。
战争虽然还没有结束,关于原子弹的问题却已经复杂化。
…
在确定适用核导弹进攻德国之事后,顾维钧这几天一直在安排财务部将国际世界的主要各国的财政状况进行新的统计。希望在近期掌握最新的情况。以确认战后需要对英法和欧洲给予援助的规模,以及战争债务的长期牵制力度的平衡。
没有苏联那种冷战威胁,没有一个国家会放过对德国的战争索赔。
连帝国都绝对没有这样的计划,更别提深受重创。并且拖欠了中国一屁股烂债的英法两国。
顾维钧已经拟定了一个长达五十年的战争还款计划。一方面要牵制住英法。减少德国需要赔偿的数额,一方面要持续的遏制住英法,同时不至于将英法拖垮。对世界经济造成更大的损伤。
除了要考虑财政上的问题,顾维钧在自己任内的最后三年,还试图制定一个更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纲领,作为执政党的长期目标,推进帝国进一步的发展,而这个长期计划的核心就是要推进新产业和高科技的发展,推进高校教育的普及化进程。
帝国已经有了这样的基础,未来,帝国将考虑在五年后为超过50%的适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逐步将这一规模扩大到70%,在三十年后,帝国将向90%以上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机会。
随着人口素质提升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专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和学士教育到50%对50%的程度,但在长期的时间内,帝国还是维持高专教育的优先普及化,以保证帝国的高技术工业人才的充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对高技术工业人才需求会呈现自然的下降。
顾维钧判断着这个趋势,感觉很难把握,对帝国来说,发展速度过快,终究会导致人才的断代和被淘汰,这将会导致国家发展和社会的不稳定。
需要保证就业。
这是每个国家都必须维持的底线问题。
想要维持帝国工业的长期发展,帝国必须给予亚洲国家和其他欠发达国家更多支持,加快这些国家的发展,同时减缓欧洲的恢复速度,并且对美国工业保持着长期的压迫和竞争。
只有这样,帝国才能持续维持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顾维钧的这份长期规划在制定过程中,一直不断的向皇帝汇报。
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华帝国来说已经基本接近尾声,结果很快就将分晓,但对于这个庞大帝国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只意味着中华帝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开始。
帝国正在适应这个过程,并且要利用这个优势地位不断稳固自己对世界的统治。
打铁还需自身硬。
想要牢固的把持着世界霸主的宝座,最重要的就是维持自身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