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看越觉得不对:明月?兰心?这不是我妈妈和我的名字吗?这本日记的主人是谁呢?照他前面记载的推算,他比梁启超都年长,外婆都是他
原来方家那位画画的小姑叫‘英儿’,想她那般聪明伶俐,自然能得到族中人的喜
,如果她能够健健康康的活着、、、、、、、哎!
我心中掠过一丝惋惜,不忍细看,很快的向后面连翻数页。其中的某一页引起了我的兴趣,日记的内容写的是:
我看见那一页写着:今日拜读梁启超先生之《少年中国说》,很是振奋,想吾等比先生痴长二十余岁,然彼之襟远见,实在令吾等汗颜、、、、、、
也拿了一个包谷吃。包谷还是温的,才拿在手里就有一
粮
的清香,诱人的很。
“英儿生而能言,聪慧异常,且能诗会画!在家族中有皆碑,吾甚是喜
!、、、、、、
我提议说:“我们到屋里下五棋去吧!”
我又往后面翻去,都是记载着家中的一些琐事。比如长房中又添加人丁了呀!二房中的女肯读书上
呀!
翻着翻着,发现临近末页了,却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近日老宅复又闹起来,转瞬间明月这丫
业已成年,还带着一双儿女回来探亲。吾最喜
那个叫兰心的小丫
片
,其一颦一笑酷似她外婆、、、、、、、、’
乐乐也拿着包谷,颠颠儿的跟在后面:“贝贝哥哥,你五棋下得很
吗?我不经常下呢!”
我在书架旁边椅上坐下来,往后面一页一页随手翻看着,发现这本日记中居然还写到了方家的那位小姑:
晓蓉?方晓蓉?我心里思索着:这不是我外婆的名字吗?原来她老人家的名字是由此而来,想我这位先祖也一定是位博学之人,才会想着用‘楚辞’为儿孙辈命名。我对这位先祖油然而生敬意,心想我如果能遇见他,定要多多向他请教。
日记的页面已都泛黄了,上面的字是清一的规矩的小楷,还是繁
字。看样
是用一
细
笔写的,而且不是像我们这样从左往右写,却是竖着从右往左写的,那正是旧式书写的惯例。
我心里不禁盘算着:历史书上所介绍,梁启超应该生于公元1873年,那日记中的作者至少是一八五几年生人。我又大
的浏览着----这与其说是日记,更应该算作‘历史书’了。不过大多数都是记着我们这个家族的事儿,而且是以亲
经历所写,珍贵啊!
“有什么关系啊?”贝贝得意洋洋的说:“我告诉你啊!你跟着我下几盘棋,你的棋艺也就步了。我在家跟爸爸下棋时,我还赢了爸爸几盘棋呢、、、、、、、、”
乐乐说:“在前面院里的书房中,有很多
棋呢!什么五
棋啦、象棋啦、飞行棋啦、、、、、、、都有。”
因家人报喜时,吾正在读《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句,遂为之取名‘晓蓉’、、、、、、、
(日记上没有标符号,因为旧式文章都没有标
符号,只用‘之乎者也’等文言助词将句
隔开。为方便阅读,下面的标
是我暂时加上去。)
孰料吾如今在耄耋之年又得一重孙女儿,甚是欣悦!初见彼时粉妆玉琢,可非常。
我将吃完的三包谷
儿扔在垃圾篓里,又到大书柜跟前找着书看。发现靠着墙边的一个书橱的最上面一排,有一本书却与别的书不同,看上去是个褐
的油
纸包着的。我有些好奇,站在凳
上拿了下来,心想这又是什么呢?书房里有‘活的画’,不会还有‘活的’书吧?
我们又来到了书房,乐乐在书桌下的柜里找
了一盒五
棋,在书桌上铺开棋盘,吃完了手里的包谷,和贝贝在书桌边坐下来下棋。
贝贝忙说:“走!我们拿五棋去,我最会下五
棋了!”说着,啃了一
包谷,走
厨房。
我拿在手里,打开封面,才知那是一本日记。第一页的日期是写着1898年,X月。我在心里思索着,1898年?那岂不是一百多年以前了!这本日记的年代可够久远的,可以当
一本历史书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