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一喝:“雷来!”
但听“咔嚓”一声巨响。一道水缸粗细的雷光,劈开重重的黑暗,将整个的阴世照耀的雪一般的明亮。
在这亮光所照耀之处,便仿佛天幕都开始破开一个个大口子来,这般至阳的力量,和阴世的力量完全相反,所照耀之处,一切都好像冰雪见到阳光了一般的融化。
下一刻,文大天师已经带着白素贞回到阳世之中。原本那种狂风暴雨,已经变得有气无力的凄风苦雨。虽然依旧下着不停,却再无那般毁天灭地的一般的力道。
严原金石城之中,开始燃起了熊熊大火。刚才一道雷击之下,点燃了城中易燃的建筑,即使在大雨之中。依旧蔓延了开来,反而火势越发的大了,要把一切都给埋葬入着祝融之中。
“走吧!”文飞带着白素贞抬脚行去,笑道:“这些家伙溜的真快,看起来,咱们还是要往那倭国本土去走一遭了!”
“好,”白素贞笑道:“我跟着师父!”
文大天师却悠悠望着北方。说道:“王珩居然出海前去美洲了,现在不知道走到了何处?怕是还没有到白令海峡吧?”
白素贞却道:“连海师兄也出发了,不过他却是往西方而去了,上次接到他的来信,说是已经到了突厥汗国了。师兄说,一直要到极西之地的大秦去看看…”
文飞笑着点点头:“男儿志在四方。原本当如此。这般行程万里,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是如同天堑一般的难行,但是对于我等修道者来说,却是再好不过的游历!”
说着。他的目光所投向之处,却是似乎穿越了茫茫时空的阻隔。落到了更远的时空深处。
…。
老杰克一步步的走了出来,在他的面前,无数的照相机的光芒不断的闪烁着。那种架势就好像明星出场的时候,惹得无数的记者拍照一样。
闪光几乎把他的眼睛都给耀花了,但是没有关系,他依旧沉稳的一步步的走了出去,就好像他现在并不是作为一个嫌疑犯,一个被逮捕的正要受到审判的黑帮分子,而是一个英雄一样。
在他的心里充满了平静,即使那些家伙对于他的各种威胁利诱,也一点都没有能够打破他心中的那种平静。
这些天来,他几乎什么都没有想,什么也都没有做,只是日日祈祷,越发的感受到了神灵力量的伟大。
他很平静,甚至隐隐的有着一种卫道的悲壮。
法庭外面的喧嚷的声狼几乎要把整个法庭给掀翻,今天,整个城市都被占领。所有贫民区的人们全部出动了,走上街头,开始游行。
而法庭之中的那些原本该是审判者的家伙们,却失去了往日的那种的威严。而变得有信张起来。
似乎一切都已经失控!每一个人似乎都感觉到了今天似乎有着大事要发生。
全世界有着无数的人,正在关注着这里。所以才会有着这么多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他们兴高采烈,甚至带着一点激动和好奇。其实对于今天审判的结构到底如何,真正关心的人其实不多。人们所关心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天会不会有神迹发生?
就好像上次汤姆传道的时候一样?
没有人知道,但是越是如此,越发的引得人们关切的注视。甚至某些一神教的信徒们,同样也大规模的组团来到这里,同样也在抗议和示威。
不过他们所抗议示威的是认为这些亵渎者弄出来伪神,亵渎了神灵罢了。
双方的局势一度恶化,甚至差点造成了斗殴事件。让整个城市的局势,甚至这个国家的局势都有着失控的迹象。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北宋的时空之中。赵佶的车架,已经来到了泰山脚下。
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算是对于封禅最为简单的描述了,自真宗皇帝封禅泰山以来,大宋气运顿时衰弱,差点以至于灭亡。幸而天降圣人出,挽回气运,扫灭**。自古封疆之内,再无任何封国存在。这才有着这次封禅之行!
秦汉以前,据说有着七十二家天子,封禅泰山。秦汉之后,也就只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
然而历次以来,封禅泰山的显然很难有好下场。在真宗之后,原本历史上再无封禅者,一直到明太祖废除泰山封号,此后帝王再无封禅之举。
到了康熙和乾隆时候虽然附庸风雅,来过泰山,却也只能叫做祭祀,算不得封禅了。
而这个时候,赵佶站在了这泰山的脚下,自然的感概之极。
历代以来,封禅时候的规模极大。比如唐高宗的时候,就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
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
然而这次,大宋的封禅虽然没有这等规模,然而声威之盛,却是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大宋国运声势之盛,却也已经超过了大唐。
“官家来的晚了,”文飞笑道:“我已经等候多时了!”
自古封禅,原本只能允许帝王一人登上泰山顶上。然而这次却是赵佶和文飞两个联手登上山顶。
原本还算和风丽日的天气,顷刻间就是变化了起来了,眨眼间乌云就如同奔马一样的聚合而来。
赵佶有刑恐:“自古帝王封禅,似乎都会遇到大雨。秦皇汉武登泰山,风雨大作,被儒家讥之。尚父,难道是我等功德也不够么?”
文飞哈哈大笑,泰山上天气变化最为无常。所谓“长冬无夏、春秋相连”
一年之中大风日数162天,极大风速达到过45米/秒。由于泰山山顶同雷雨云层基本处于同一高度,每到夏季雷暴十分强烈。而到冬季狂风肆虐,大砚山时经常无法上下山,夏天大雾弥漫,经常十几天剑不到太阳。在这里风雨变幻,简直是太平常不过了。
只是这些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同样有着天人交感之因。
“官家不必担心,这雨下不下来!”文飞笑道。
“哦?莫非是尚父做法,驱赶云层么?赵佶好奇的道。
文飞摇摇头,笑道:“不用这般麻烦,圣天子出行,百灵护佑,风伯雨师随行。便是这山川河流,一切地祇,都有着护庇之责。又哪里有着大雨能够降下来?”
他这句话说的大声一些,在山崖间传递出去,隐隐约约的在山谷之中回响,似乎一直要传递到渺不可测的地方。
赵佶自然也是聪明人,同样也笑吟吟的道:“尚父这句话恐怕不是说给我来听的吧?”
两人相望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转瞬间,就见到那大风吹起,将将四周的云层给吹散的干干净净。
昔年黄帝出巡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车。蚩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众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上。
黄帝登临泰山之巅,诏鬼神议国事。定大位、划疆域、祭天神,并作清角之音。似两凤双鸣,如二龙齐吟。
这哪里又是人间帝王的排场?分明是天帝出巡的气象。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地上篇第七十一章柴于上帝
“自古帝王封禅泰山之后,多有灾劫。却是积累不够的原因,”文飞娓娓而谈:“登封报天,降禅除地。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顿了顿,说道:“说白了,便是携天下之气运和众神谈判罢了!”
原来如此!赵佶恍然大悟,一句话居然被文飞道尽千古之谜。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这个时候三字经约莫已经写出,怕是没有大规模的流传。
然而这种启蒙读物,对于赵佶这种多才多艺,有着深厚文学和艺术素养的皇帝来说,是最简单不过了。不知道文大天师说这些又是什么用意?
“大禹传子,殷商替之。《殷本纪》之中所谓,汤既胜夏,yu迁夏社。不可,作夏社。”文飞笑笑说道:“商人没能继承夏之神道,乃以神道设教,以帝喾为天帝。周人革天命,不称帝,而称王了。却就是已经非是帝喾子孙了!”
“后世这天子之名,却都是白叫了!”赵佶感叹着道。
文大天师点点头,说道:“是啊,所以历代大有为之主,都要封禅这泰山,便是要再立这天地间神道的秩序。
只是这神灵们逍遥惯了,又哪里愿意找人管束着?找人要反抗。甚至亲手对付始皇帝,所谓祖龙死而地分…”
“所以到了汉武帝之时。干脆撇下古代神道不理,以公羊学派之法,董仲舒之论。天人感应,再造神道。以太一取代昊天不说,便是封禅泰山,用的都是祭祀太一之礼。后世因之,却是积重难返了!”
“看来都是失败了…”赵佶有些叹息的说道。
“也不尽然,光武复兴,却就是得了鬼神之力相助。西汉末年一直到东汉,谶讳之学盛行。鬼神之力大张。”
后面的话,却就不好和赵佶说了。
汉明帝梦见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请回了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从此之后。佛教就开始盛行中土。
原本分散无组织的本土神灵们根本不是对手,穷极思变之下,为了和佛教对抗这才有着道教出现。
然而这般,本土的神道再是一变。道佛相争气运消长。这才有着南北朝数百年的纷纭乱世。
隋唐之后。天下一统。道佛始终相争不绝。然而道教始终占据着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优势。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在北宋末年,赵佶的手中,道教再次一变,开始本土神道最后的变化,渐渐的形成了后世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格局。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复兴汉室。社会习俗衣冠各个方面都要努力恢复的唐宋制度。却最终有着蒙古百年的割裂,大明之后。道教就从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给剥落了出来。
后来的便不过只是一个苟延残喘的过程罢了,没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作用。再不能为国祈福。
道门就一偏流入到个人修炼的神秘学范畴,从一门显学变成了一门神秘学了。在唐宋时候,士大夫们参与斋醮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到了明清之后在参与其中,却就要犯朝廷的忌讳了。
到了文大天师穿越过来的时代,却就可以说是一脉不绝如缕了。甚至很难看到复兴的希望。
然而这个时空之中却不多,道教一直牢牢的占据着这个优势,甚至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文大天师甚至一直做着吸引儒家士大夫们参与进来,改造道门理论的工作,让道门之中发展出人道的学问来。
只要道门占据这种优势有着二三十年的功夫,这一切都会逐渐的成形。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了!
而这今天,却更是要为这神道,建立万世根基。
两人一路行走上山,此时的泰山自然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路上的风景自然是绝佳。
两个人行了几步,却忽然听到一声虎吼,震的山谷响应。吓的赵佶差点腿软,这可不是御苑之中的豢养的宠物,而是实打实的猛虎。
那一头白色的猛虎从这山林之中窜出,把口中衔着的一棵灵芝放在离着两人十余丈的地方,又是飞一般的去了。
白虎来的快,去的更快,在赵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白虎就已经飞快的去的没影了。
“这是…”
“白虎衔芝!”文飞哈哈大笑:“这是看咱们上山来封禅,祥瑞太少啊!”似乎他们这次封禅泰山,也就是黄河之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碑而已。至于石碑上面写着的什么字迹,却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人认识。
赵佶脸一红,想到自己那位祖宗宋真宗所做的事情来。为了给封禅泰山造势,居然生生的弄出几万祥瑞来。
而这次,他们封禅,却是仓促了一些。不仅祥瑞未备,便是车架也逊色不少。
大概是看着他们封禅泰山太过简陋了,所以连山君都出来凑趣来了。
文飞上去拾起灵芝,却见这灵芝和凡间大大不同,如同水晶一般的晶莹剔透,美丽十分,带着一点淡淡的清香:“好东西,看起来连山君也都下了大本钱啊。也是一番好意,官家收了!”
赵佶早就看的眼热,知道文大天师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毫不客气的就把这灵芝收入怀中。
这时候,他终于忍不住问道:“尚父,那石碑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满朝的文武,天下金石大家都认不出来,却是奇怪了!”
文飞哈哈大笑,这天下间恐怕只有他能认识了。他笑道:“天机不可泄露!喔,山顶到了。”
赵佶一呆,原本山路难行,像是他这种养尊处优习惯了的,更是困难。然而和文飞一路同行,走走说说,居然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走到了山顶来。
山顶上的一切都早已经准备好了,入目之处就见到了山顶上的圜台,直径五丈,高九尺,四周用青色装饰,围以青绳三周等。燎坛在其东南,高丈二尺,方一丈。规模和制度和东京城的寰丘一模一样。
圜台上设登歌、钟、磬各一虡,封祀坛宫架二十虡,四隅立建鼓、二舞。
然而礼仪却别简化太多,代表五方帝的五色土,都被撤去不用。各种规矩都也都和古礼不同。
这却全都是文大天师一手包办,便是各家儒生,也提不出什么抗议来。
毕竟现在流传下来的封禅泰山的制度礼仪,也都是秦皇汉武时候的所指定。
昔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想要封禅泰山的时候,古代礼仪已经湮灭不存。这才找那些鲁国的儒生们商议封禅泰山的礼仪…
结果两派儒生们吵的天翻地覆,单单一个上山坐不坐车子就吵了一天…也是焚书坑儒的起因…
到了汉武帝征询封禅礼仪时,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
甚至这些家伙们吵嚷不休,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一群儒生一连为了封禅礼仪吵了数年而始终没有不制定好。
结果汉武帝尽罢诸儒不用,最后还是由汉武帝自定,按祭祀太一神的仪式。几乎后代封禅泰山的礼仪,都是按照这汉武帝的那一套流传改动的了。
如今,文大天师身为朝廷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最高代言人,作为天帝使者临凡。该怎么祭祀,自然由着他说了算,别人却是说了没用。
站在封禅台上,文飞默然片刻,便道:“点火?”
赵佶有些惊疑,原本还以为有着什么礼仪的。不过既然文飞说了点火,他自然没有什么话说,当下就点燃了神坛坛上面的柴草。
这些柴草都是早已经干燥透了的,一经火烧,顿时起了燎原之势,大火熊熊升腾而起,巨大的热量让人立定不住,靠近不得。
山上下的公卿群臣看到山上火起,就一起传呼万岁,同时山下的神坛也同时点燃柴火。
这是封禅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焚烧柴火,谓之“柴于上帝”
火焰升腾之间,浓烟滚滚,似乎就在这个仪式之间,沟通了天地神灵。
在这一刻,文飞忽然将身走入大火之中,开始吓了赵佶一跳。但是接着他就明白了过来,这是近ri封禅泰山,最为重要的事情了。
泰山高绝,山下的群臣高呼万岁的声音传不过来。然而这时候,就似乎有着一种冥冥之中的传来的奇异的力量,贯穿直下。
…
“轰隆…轰隆…”一道道海狼如同小山一般的当头压了下来,想要把两人脚下的小船给撕成粉碎。然而无论是再厉害的大狼,到了小船附近,都被消弭于无形。
白素贞傲立在小船的船头,看着远方一道庞大的风柱旋转着,将亿万顿的海水给吸上天去。
更有着无数的狼头被搅动,好像有着一只巨大的棍子,伸进了一个脸盆之中正在不住的搅动一般。。)
地上篇第七十二章鬼门之位
这种情况下,便是有着一个再是庞大的船队过来,也会被风狼给绞碎。
白素贞心中想道,难怪师父说要把这些倭国的神鬼都给解决了,才能派出大军。这般的风狼还真是有些吓人,便是那钱塘江潮都无法与之相比,毕竟古墓有限。而这海上的风狼,却是似乎无边无际,起码她的感知之中,几百里之内,都尽数被笼罩住了。
好在白素贞在文飞面前看起来,喜欢撒娇。但是毕竟却是大宋正祀的海神,由官府在沿海各地建庙祭祀,神霄天宫之中,同样也加了她的位置,香火旺盛,更是得了王朝气运笼罩。早已经是一方大神了。
此刻全力守住这一艘小船,任凭这风狼再大,也都是奈何不得这艘小小的小舟。更是在她的催行之下,劈开风狼,箭一样的往前飞去。
前方就是海岸了,在yin郁的海岸边上,却是怪石嶙峋的海滩上,多雾而又yin沉,看起来好像蹲伏在海岸边上的巨兽一样。
然而小舟居然丝毫没有半点停留,笔直的撞过去。却刚好在这个时候,小舟下面升起了一个巨狼,将这一叶小舟给带的飞了起来,划过十几米的距离,稳稳的落在了岸上。
“师父,到了!”白素贞欢喜的说道,有着一些表功的味道。
这就已经到了倭国的本土了,应该就是玄界滩了。文飞往前方看去,只见那同样在yin沉的暗云笼罩之下,隐隐约约的好要透出一丝血色来,显得吉凶难料。
而身后的大海,更是在咆哮愤怒,像是要扑上岸来。把他给撕成粉碎。
这让文大天师哑然失笑,看起来这些家伙们是彻底的眼红了,现在弄出来的阵仗比在对马岛上面还要大几分。
只是,决心从来不是实力!
“走吧。咱们去平安城逛逛去!”文飞对白素贞说道。
两人向前行去。并没有看到什么人迹。却并不是向对马岛那般的坚壁清野,而是这个时候的倭国人口稀少。大多数的地方,都还没有开发,依旧是一片荒野。整个倭国的jing华,几乎都尽数聚集在平安城。而在城外的地方。却是人鬼难分,百鬼夜行,几乎依旧是上古时分的情形。
然而今ri的平安城却显得格外的不同,低低的云层压在头顶,似乎随时要砸下来,把整个城池都给砸成粉碎。
更为让人们震惊的却是鬼门方向,不断的发生震动。让处在地震带上的倭国人们。都还以为是不是地震的降临。
然而却有着一个斗笠的大袖的yin阳师,却震惊的站了起来。不顾他的那些弟子们惊疑不定的眼神,站起来走出去,看着鬼门方向。口中不断的喃喃自语:“居然是栗栖寺发出震动…”
听到他的说话,那些弟子们都震惊的不敢相信。栗栖寺?那不是将军冢么?难道天下又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在他们惶恐不安的眼神之中,却看到有使者甚至顾不得公卿家的体面,飞奔过来,叫道:“天皇有召,让yin阳头赶紧进宫,解释祥瑞灾变…”
“原来朝廷也发现剧变了么?”yin阳师自言自语一声,却没有动身,只是失神的望着那个方向,说道:“没用了,我感觉到了一股将要毁灭天下的力量…”
这个时代的倭国,发展水平极低,生产技术更加落后。早在大唐之初的时候,倭国几乎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
而这个时候的倭国,虽然从大唐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然而总体来说,还是极其落后。尤其是施行的田堵、名主之类的制度,简直就是和农奴制差不多。
文大天师带着白素贞一路行来,所看到那些庄园之中,个个都是衣不蔽体的农民们,瘦弱而又神情麻木。几乎和后世所见到的非洲难民,没有什么差别。
只是这些倭国的农民还要干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