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吸引孩子,也吸引了那些抵抗力差的成年人。第三种方法最隐蔽,由于孩子通常是妈妈带着,所以有些超市会把儿童产品摆在女性必需品附近。
33、特价区“混水摸鱼”
超市里常常会搞促销,但有些促销却未必真便宜。比如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在大大的价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写了该商品的生产厂家,同时混放其他品牌,一些不细心的顾客容易误买;在服装区,把颜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只标便宜的价格,把高价的价签藏到不显眼的地方。很多特价商品也并不“超值”
比如,1瓶1。2升橙汁27。4元,3瓶放在一起“特价”81。3元,许多消费者乍一看以为能省很多,其实,算清这笔账之后发现,每瓶还是卖到了27。1元。
34、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逛超市时,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35、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
包装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包装销售。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36、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
暴露在面前的诱惑越多,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25%。款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队付钱时往往是人最没有耐心的时候,让你很难扛过这最后一道购物关。
诸多秘密,就隐藏在眼前超市的购物架上。我们对各个超市货架进行调查来揭露食品工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掠夺你们的期望、金钱,最重要的是健康。运用我们的饮食“清单”,让那些食品公司败在他们自己的游戏中吧。
1、脱脂并不代表真健康。如果你想了解食品工业的内幕,那么,就去超市的糖果区走一遭吧。那里,你一定还会看到“脱脂”的字样。虽然这是真的,然而,这些不含卡路里的垃圾食品几乎全部是用糖及加工后的碳水化合物制成的。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那些商品制造商把顾客当成傻子。而超市也是以这一点作为他们的营销战略。
举个例子吧,就拿前面提到的“脱脂”糖果来说,制造商所希望的是,当顾客看到“脱脂”,就会把这当成是“健康”、“不会发胖”的食品,从而就全然忘了这些食品中含有的糖分。这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策略:食品公司的广告只会展示他们想让你注意到的那一面,而超市里的糖果区仅仅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