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西伯利亚的程度,中国也不介意再和俄国打上一场战争。
兵让谭延闿下定决心还要准备跟日后的苏联在西伯利亚大战一场,这要承担巨大的历史责任。不过他更坚信手中所掌握的武力和中国持续展的能力…俄国是要做为未来世界中的一极存在的,如果没有没有足够的展空间迟早都会受制于人,只有中国才有开西伯利亚的实力,而西伯利亚的开也会给中国的后续展提供足够的动力,为了这些今天的冒险是值得的,况且以苏俄现今的实力而言中**事行动根本谈不上什么风险。
谭延闿兵帘将世界的目光从法国巴黎拉到中国北京,对于中国如此张扬的行为世界主要强国几乎集休失声…欧洲正受到革命的威胁,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讨论中国的行为正义与否,而中国现今强大的实力也令欧洲坐卧不安,中国能够陷到广袤的西伯利亚泥潭中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
从内务部截获的托洛茨基加急电报和莫斯科的回来看,苏俄对中国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是极为恐惧的,当初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条约内部还有严重分歧的话。这一次中国摆出一口气吞下西伯利亚打到乌拉尔山脉的架势更让苏俄内部感到集休的不安。根据内务部在中西伯利亚的电台监听,苏俄中央政府已经命令西伯利亚所有能够掌握的军队除了做好打仗的准备之外,便是拆毁西伯利亚大铁路,炸毁沿途所有的桥梁、隧道的命令。
托洛茨基在接到乌拉扬诺夫的电报后立刻向中国外交部门提出面见中国总统的要求…苏俄代表团的成员夜间曾经到过北京火车站,不过北京火车站从晚间七时开始便戒严,从天津开赴西伯利亚的军列将会路过北京站,同时谭延闿也会随车回到北京,北京火车站内外都被大中华军死死的保护起来。托洛茨基身在中国比国内更能感受到中国的军事力运转所产生的独特味道。北京主干道上来往的挂黑色军牌的轿车明显的多了起来,尤其是前往北京西山的方向尤为明显…中国国防部就坐落在北京西山,中国的要害部门的新闻布会背景都有不同的标志,而国防部言席的背景就是一个“山”形标志以代表国防部。
当外交部将托洛茨基的要求传递到谭延闿这里的时候,温基岩也将乌拉扬诺夫给托洛茨基的电报破译件交给谭延闿…在北京任何一个外国人的电报都处于内务部的监视范围之内,像托洛茨基的电报所享受的待遇是和英、美、法、德是同样的,它们的电报不用送往房山破译中心,都是在北京西山一处私人庄园中破译的。
二十天后中俄达成《北京条约》。俄国苏维埃政府承认中国以东经九十度线为两国在西伯利亚的国界,以西域集团军归还科克切塔夫和巴甫洛达尔,以上次军事行动西域集团军实际控制军事线为国界。除了没有要求赔款之外,《北京条约》几乎就是另外一个布列斯特条约的翻版。不过与失去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相比俄国几半永远的失去了半个西伯利亚。
谭延闿看到的电报乌拉扬诺夭指示托洛茨基尽快的在中国动战争之前签订条约,并且要求中国将尼古拉二世一家送还俄国。…这二十天的时间就是围绕尼古拉二世一家去留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持强硬立场坚持为尼古拉二世一家提拱外交避难。随着中**队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阿钦斯克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苏俄最终放弃了要求遣返尼古拉二世一家的要求,匆忙中签订了《北京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华近卫军回撤到东云省省会海参葳与中国北方海军进行联合演习后乘船返回驻地天津小站。由此中国放弃了对苏俄的正面军事行动,转而扶植地方叛乱势力。不过这些叛乱势力根本不可靠。它们对中国政府心存疑虑,而中国也只是“适当”的支持,力度极为有限,这些反叛势力最终被苏俄所剿灭,由此中国和后来的苏联开始了漫长的军事、政治对峙,不过慑于中国强大的实力,俄国再也没有机会收复西伯利亚和中亚被占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