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朱熹不错,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创举,将对科技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你们在造福人民,也在创造历史啊!”而后,转身对墨问虚说道:“你会同工部立即研究一个方案出来,迅速铺设电报专用线路,传朕的口谕给宰执,这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迟误!”
“是,臣遵旨!”
赵桓在于相关人等谈话的时候,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电报好是好,但是必须通过线路才能实现,如果不需要线路就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岂不是意义更大?
墨问虚喃喃道:“无线通信?”
赵桓看得出,这个东西还太过超前,朱熹、王岩等人一时间还没办法理解!
天色将晚,赵桓离开研究院的时候,已经上了马背,似乎遗落了什么东西。
“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墨问虚等人跪倒叩头,赵桓茫然四顾,到底忘了什么?
忽然,发现了角落中的一个石头墩子。对,就是它!
赵桓提马来到近前,仔细观瞧: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似乎是…
“这是什么?”
王岩连忙答道:“这是研究院的工匠正在试验的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建造房屋,他们把这种东西戏称为‘水泥’!”
水泥?难道水泥都出来了?
四四方方一个水泥墩,大概一尺半见方,赵桓将夷腊葛唤到身前:“试试它的硬度!”
夷腊葛亲自从虎贲手中取过一把大铁斧,颠颠分量,差不多有三十斤。来到水泥墩前,摆好架势,双手握斧,大喝一声:“开”猛地劈了下去。
“当”地一声,斧头脱落,夷腊葛手中只剩下一个木把儿,水泥墩上面是一道寸许深的浅沟。
夷腊葛讪讪地说道:“启禀陛下,这东西够硬!”
墩子的硬度经受住了考验,就看生产是否容易了。对于现在的大宋,水泥和电报一样重要,有了电报,赵桓可以遥控整个帝国;有了水泥,可以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建设横跨黄河、长江的桥梁,能够通过火车的桥梁!有这样的几座桥梁,国家的实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经济、军事上的意义能以估量。
赵桓下马,又端详了一阵儿,道:“将造这个墩子的人叫来,朕要问话!”
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子,年纪在十七八岁,个头不高,穿一身粗布衣服,走到皇帝陛下身前的这段距离对于他来说似乎是那么漫长,需要用尽全身之力,弄出一身的透汗才能完成目的。
“小的楚金山给官家叩头!”浑身直哆嗦,真是难为了他。
“平身!抬起头来!”赵桓语气尽量缓和一些,免得吓着楚金山。
楚金山抬起头,迅即放下,根本不敢与官家对视。
“做这个墩子的原料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俺阿翁、阿爹都是做瓷器的,所以小的烧东西还成。有一次,在窑里剩下了一些烧制过的石灰石和泥巴,小的把把它们磨细,浇上水想做些小玩意拿回去给弟弟妹妹们玩。不想它们很快就粘在一起,过一会就变成了和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很可惜,小的忘记了他们当初的比例,也不知道烧制了多少时间。知道需要这种东西造房子,小的就一点一点实验,做了一年零五个月,终于弄出来和原来一样的东西。”
赵桓赞叹道:“世上的事情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并且持之以恒,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依朕看,这个楚金山很了不起,研究院的人都要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