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过,在西域作战的十万鹰扬军骑兵后勤供应,至少需要出动五十万人。对于新成立的帝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经过连年的混战,河西走廊的人口,已经大幅度的减少,必须从内地迁移大量的居民,才能弥补这里的真空地带。但是,内地同样经受过长年的战乱,人口同样是非常稀缺的。例如河北等地、蔡州等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就连未来的帝都洛阳,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刘鼎于是问道:‘红著、玉米等作物,在河西走廊的推广如何?”
李怡禾回答:“很好!”诸葛域被调离西,节度使以后,就被调任兰州节度使。
发展经济,诸葛城是绝对有一套的,即使是在不毛之地的河西走廊。他的能力也很快就开始展露出来。按照鹰扬军总部的要求,诸葛斌在河西走廊展开了大规模的玉米、红薯种植计划,以取代低产的小麦、青棵。在逞远的西域,气候干早,只有红薯、玉米等作物,可以快速的生长。诸葛斌计算过只要河西走廊六成以上的耕地,种植五米和红薯,就基本能够解决鹰扬军前线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鹰扬军骑兵能够适应玉米和红著的味道。
在鹰扬军高局看来,这完全是不用担心的。
吐蕃人吃青棵照样作战,照样连续三次攻入唐都长安。
回鹘人吃的基本都是马肉,喝的是丐奶,同样战斗力如此强悍。
因此,鹰扬军吃玉米,吃红薯。应该是同样可以保持战斗力的。
当然,部署这一切需要时间。
按照以往的经验,红薯和玉米全面推广开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口鹰扬军能够等三年么?
恐怕不行。
所以,有关红薯和玉米的推广,必须加快进拜刘鼎说道:‘告诉诸葛斌,加大推广力度,争取在一年!内出成果。”
李怡禾回答:知道了。”
刘鼎又说道:‘温末人的地盘。也要强行推广。”
李怡禾回答:“明白。”
温末人居住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比较偏僻,比较贫穷的地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困难,他们在旱地上种植青棵,收成很低,每亩地可能p有一百来斤。由于吃不饱所以他们不得不出来做坏事,例如洗劫来往的商旅,烧杀抢掠等,即使被鹰扬军抓到严惩也是前赴后继,屡禁不绝。
河西走廊的治安,始终无法保持良好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地人吃不饱。只要让他们吃饱了,他们就消停了。事实上。不仅是河西走廊如此,整今天下也是如此。只要让天下人吃饱,天下就消停了。可惜。历代的皇帝,懂得这个道理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