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七、今朝都到眼前来
二四七、今朝都到眼前来
荣升学bu尚书的消息很快传开,尽guan经世大学僻chu1郊外,dao贺的人群依然纷至沓来,差点没踏烂孙家门槛。 至于电报致贺的人那就更多了,大多数甚至之前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孙元起有些纳闷,问边上乐呵的杨度:“皙子,好生奇怪!当年我zuo学bu左侍郎的时候,除了几个亲朋故旧,也没几个人上门dao喜。如今zuo了尚书,怎么天下人突然都跟我有了jiao情?你瞧瞧,这是湖北各地府dao州县的,这是安徽凤yang府和寿州县的,这是江苏淮安府的,哟呵,这是南洋孙氏宗亲会的…”
杨度春光满面,扇着扇子摇tou晃脑地说dao:“不止吧?不仅认亲戚、拉jiao情的上门了,恐怕连以往有些过节的也会送上贺礼吧?”
孙元点tou:可不是么?就好比李经楚、李经方兄弟,似乎已经彻底忘记前不久被莉莉丝痛宰一刀的事,带着礼物笑容满面地登门拜访。
杨度合上纸扇,shenti前倾:“zuo到侍郎,只能说明你有能力、有后台,并不代表你不可或缺。以前,每个bu有四位侍郎,大家往往会在六bu之间来回迁转,偶尔外放出去zuozuo学政、布政使乃至巡抚,好不容易捞到升迁的机会,又因为一点小错,被打压下去好几年翻不过shen。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侍郎都升迁无望,老死于这一职位。既然你前途未卜,别人凭什么主动来奉承你?反正你一时半会儿也出不了tou,guan不到他!”
孙元起大致明白了:侍郎就像副bu级,别说中央bu委,光一个省里面有多少副bu级干bu?副省chang 委副书记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chang,乃至副bu级大学的党委书记、校chang。林林总总加起来,总也有二三十人。可是正bu级呢?寥若晨星。
“尚书就完全不同了。如今就全国而言,能位居尚书之上的,不过就皇上、隆裕太后和军机chu1摄政王、庆亲王、那琴轩等三五人而已。尚书虽然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也是权势的ding端。你们一院‘二bu(外务bu、吏bu、民政bu、度支bu、礼bu、学bu、陆军bu、海军bu、法bu、农工商bu、邮传bu、理藩bu)的bu院大臣,与外面的九位总督(东三省、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四川、陕甘、云贵),就是全国威势最大的方面大员。”杨度继续说dao“能zuo到这一职位,表明你不仅仅是一个僚属,而且是某个重要派系在朝廷中的代言人。别人自然要chu1chu1捧着你!”
按照杨度的说法,清末的尚书感觉类似于今天的政治局委员。但说自己代表某一派系,孙元起就感觉牛pichui得有点没边了:“那皙子你说,我代表哪个派系?”
杨度不以为忤:“在出shen上,你是代表留洋派;在源liu上,你是继承张文襄公、孙文正公衣钵;在政治倾向上,你则代表预备立宪公会。”
孙元起笑了:“我居然代表那么多?连我自己都不知dao,别人怎么可能明白?”
杨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知不知dao,并不要jin。既然朝廷把你选为尚书,就意味着在你shen上打了戳记,别人自然而然会这么想。时间久了,连你自己也会这么认为。”
孙元起摇了摇tou:“别的不说,谁不知dao我素来不搀和政治?而且前不久,预备立宪公会的张謇、郑孝胥、汤寿潜等人还打算取我而代之呢,我怎么能代表得了他们?”
杨度重新在椅子上坐好shenti:“如今天下,人人说参政、个个谈立宪,议论四起,沸反盈天,朝廷早已苦不堪言。正因为你不搀和政治,所以才选你出来zuo尚书,好落个清静。
“至于预备立宪公会,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要取代你,那是你的靠山倒了,所以他们想群雄逐鹿,让高材疾足者先得;如今你就是靠山,他们哪敢再闹腾?不用着急,听说你当上尚书,保证他们立ma北上,亲自过来拜见!”
孙元起自嘲dao:“他们居然这么看得起我这个清水衙门的tou儿,难得!难得!”
杨度笑dao:“百熙,你过谦了!虽说学bu是清水衙门,可它在一院十二bu中位置并不低,仅次于外务、吏、民政、度支、礼等五bu,排第六位,比陆军、海军两bu还高一些呢!”
孙元起撇撇嘴:“照你这么说,邮传bu在十二bu中还排倒数第二呢!我想跟盛杏荪互换,你说两人谁会不愿意?”
杨度哈哈大笑几声:“话是这么说,等百熙你到了盛杏荪的年龄,再看看谁不愿意换?而且瞧邮传bu不停换人的架势,没准儿过几天真就lun到你了!”
邮传bu是清末政府中的一朵奇葩,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设立,到宣统三年十二月清王朝正式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