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苦:“这又有何费解地?事实上,三藩均封在东南海隅或西南边陲,并不是急在一时半会非撤不可的。再者,三王均已是年过半百,去日无多。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吴三桂今年已过了六十整寿了。皇上是少年天
,何必急在当下?说句大逆不
地话,如果这三王皆是满蒙贵族,也许撤藩之事便不会如此了。如今跟从吴三桂反叛的大多是汉臣,这便又可见一斑了。”
我苦笑着摇:“不必了,昨夜我命人召他前来讨逆孙延龄,他却称病不来,我本就已生疑。便是他没有投靠吴三桂,与我,与朝廷也早就不是一条心了。”
朝廷战败地消息不断传来,闷的夏日里叫人越发心神不定。满清兵勇虽骁勇善战,却大多蛮横,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无所不用其极,仿佛土匪洗劫了一般,长此下去,八旗军队渐渐失去了民心,原本可以不费
灰之力拿下的城池,却因百姓的奋力抵抗而要
费更多的人力财力。
傅弘烈一愣,随即:“四格格巾帼不让须眉,着实在让傅某又敬又佩。傅弘烈本有此打算,就不虚推了。”
傅弘烈离座愤然:“臣素来不屑吴三桂其人。他先是为了私情叛明投清,如今又反清覆明。将百姓置于
生火
之中。此等反复无常小人,人人得以诛之。傅弘烈虽是一介书生。却愿为社稷,为黎民抛弃这副残躯,誓与吴三桂不共
天。”
我淡淡:“傅大人是否想问,我也是汉人,为何不趁机反清?”
傅弘烈眸中光一闪,饶有趣味
:“臣不解,格格请继续说下去。”
傅弘烈面凝重
:“臣今日前来是要提醒格格。提防柳州都督
雄,他已然投靠吴三桂了。”
我合上手中的一份战况,忧虑:“这样下去,吴三桂的气势岂不更是
涨船
?”
傅弘烈探究地打量着我,我起缓缓
:“四贞不过是一介女
之辈,不象傅大人满
正义,一腔抱负,亦不象吴三桂之
醉心功名基业,四贞不过是不愿这一片土地再徒然沾满鲜血罢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王侯将相地宝座下堆满了森森白骨,成就了他们,却苦了无数的平民百姓,大人您看,桂林是这样地安宁秀
,呆在这里一辈
都不会觉得腻,可如果它变成了哀鸿遍野,荒芜人烟,您还会觉得它好吗?战争从来和百姓的幸福没有关系。”
我心内的崇敬油然而生,恳切:“傅大人既有此宏愿,四贞恳请您留在桂林,助四贞一臂之力,守住桂林城!”
我心内一惊。疑惑:“怎么会这样?他
笑笑:“傅大人客气了,只是不知傅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傅弘烈淡淡:“听说四川巡抚抚罗森和陕西提督王辅臣也相继叛应了吴贼,这样算来,大半江山竟已都到了吴贼的手中。”我没由来的叹
气,不自觉
:“皇上,未免有些急噪了。”
傅弘烈:“臣本是原甘肃庆
知府,后因上书吴三桂必有异志而被发
到悟州的,不知格格可否知晓?”
傅弘烈确实不是一个只懂得逞之快的书呆
,相
下来,我愈来愈被他宽广地
襟,
沉的抱负所打动,他有着铁一般的意志和耐力,无论受到怎么样地迫害都能百折不回,
持自己的理想。他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所
地一切都是为了使天下平定,使黎民苍生安居乐业,他一腔正气,一
血毫无保留的为国舍家。我庆幸,在这样的时候有他这样的人扶持着风雨飘摇的桂林城。
如电光石火一般,我恍然大悟,怪一直觉得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当年吴三桂为报私仇,曾命孙延龄将之杀死在来广西赴任的路上。幸喜及早被我发现,令
良臣赶去救了他一命。我坐直
正
:“傅大人远见卓识,四贞佩服!”
傅弘烈接:“数日之前,额驸孙延龄命人持吴三桂的手书前去招降
雄,
雄不耻在孙延龄之下,怒而杀了来使。昨夜,孙延龄率几千骑兵夜袭柳州。正僵持不下之时,吴三桂亲信赶往柳州城,劝说
雄投效。
雄受吴贼怀宁公之封,已然背叛朝廷和定南王府。格格若是不信,大可召他返桂林城,一问便知究竟。”
傅弘烈赞叹:“臣没有想到格格竟还有这般见识。只是,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