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极品少帅 > 第58章天府之战一(2/4)

第58章天府之战一(2/4)

东汉岑彭讨公孙述,在江州(重庆)兵分两路,遣臧行内,自率主力行外;刘备成都,取;东晋时,恒温平李势,取;刘裕遣刘敬宣讨焦纵,刘敬宣先从外攻,不利,后刘裕再遣朱龄石攻焦纵,密赦朱龄石以疑兵从内攻,仍以主力从外取成都,另遣臧熹从中取广汉。

从三峡川,到重庆后,可分几个方向通往成都:循涪江北上,可至绵成都之北,历史上通常谓之内,合州(今之合川)为其重要据;从重庆溯长江、岷江而上,可成都之南,历史上通常谓之外,嘉定(今之乐山)为其重要据;另由重庆西上,再由沱江北上而趋成都,历史上通常谓之中,沪州为其重要据

川北门则无如剑阁。四川与汉中之间的通有二:金和米仓。金最早为秦惠王伐蜀所开,其后,钟会攻蜀汉,西魏尉迟迥取梁益州

成都和重庆是这个运系统的两大枢纽,分居其上下游。

四川与外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其东、北两个方向。长江三峡是其与东方之间的往来孔,嘉陵江及其支河谷低地是其与北方之间的往来通。两个方向的往来通俱极险要。大抵东面为路,行江;北面为陆路,行栈。这两个方向又分别归重于两大重心:重庆和成都。

由重庆东,经三峡可湖北,大抵以夔州为其门,瞿塘关(亦称江关、捍关)即在此;从成都北,由金、米仓汉中,另由可通陇上,大抵以剑阁为其门,剑门关即在其附近。

内、外为重庆与成都之间的主要通,内涪江尤为重要。涪江中分益州,绵、合川分其上、下游。绵即古涪城,居成都之北,涪城即已夺成都之险。合川即古合州,三江汇集“凭,屹为险要”蒙古蒙哥汗攻四川,即死此城之下。昔人保成都者,往往上戍涪城,下戍合州,以控涪上下游。

战国时,楚相攻,楚置捍关以拒。东汉初,公孙述割据益州,遣将军任满下江州(今重庆),东据捍关,后又遣田戎江关以攻夷陵;东汉大将岑彭攻益州,先破田戎,江关,益州东面门遂开。三国初,刘备为收复荆州,率大军川攻吴,在夷陵惨败之后,退屯白帝,扼守江关;刘备死后,李严屯白帝城,以备东方。西晋灭吴,王濬楼船之师自益州东下白帝,以攻吴之西陵。东晋时,恒温讨李势、朱龄石平焦纵,也都由白帝逆江西上。南朝刘宋为控御三峡一带的蛮夷,特设三校尉,治白帝城,以确保益州与东南联系的畅通。隋灭陈,杨素益州之师,亦由白帝而下。唐平萧铣,李靖率军自益州夔州。五代时,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四川,也都以夔州为其东面门。北**蜀,刘光义由归州克夔州,因以川。明初,明升据蜀,傅友德从北面攻,汤和从东面攻,蜀军固守翟塘,汤和百计攻之,才下夔州,遂与傅友德合围成都。

川东地区虽以夔州为门,其形势之重却归于重庆。三峡上下,两岸皆崇山峻岭,长江在这一带犹如一个细长的瓶颈,东宜昌,西重庆,地势才稍稍平坦,重庆便在这个细长瓶颈的西端。在夔州与重庆之间,长江两岸的山脉大与长江平行,这样,从四川经三峡东,要想绕过重庆是很困难的。重庆一带众汇集,北面的涪江、嘉陵江、渠江会合后,在重庆汇长江,南面还有綦江、赤河等发源于云贵原的河。在蜀艰难的四川,江河运输是其最主要也是最便捷的通方式,这样,重庆在川东地区实居枢纽地位。

夔州即今奉节。《读史方舆纪要》称夔州“控带二川,限隔五溪,据荆楚之上游,为蜀之吭。”夔州扼守江关,为四川的东面门;从东面川,不下夔州,便无可能;一下夔州,便已过三峡之险,而夺蜀之东面门。故王应麟称夔州为“西南四之咽,吴楚万里之襟带。”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