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云逸的左勾拳
冷兵qi时代的冬天,并不适合战争。然而正是这个不适合战争的冬天,南征的北疆军却打出了一场质量极高的战争。
腊月初三,云逸率大军离开云铮的帅旗,一路东略,以短短十天时间,从孟津杀到济南,一天时间攻破济南,继而分兵略地,在区区半个月的时间内肃清山东境内两百人以上的伪朝正规军队,伪朝官员九成九就地选择投诚…因为云家代表的林曦是手持玉玺的天子。
于是,腊月二十七,云逸宣布山东已被全境占领。
但此时,他并不急于回事河南,与少帅云铮一起攻破虎牢关。因为少帅已经给他传来最新命令,让他领兵南下,攻略黄淮,至于虎牢关,已有林坚作为内应,指日可破。
从青龙教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必定是打定了主意要跟北疆云家军南北对峙了。云铮岂能让这个想法获得成功?
整个东南的防御格局是一个以chang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的防御ti系。
纵观历史,建立于东南的政权多以建康为政治重心。建康作为江南都会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康据险临江,jiao通便利,西通ba蜀、荆襄,东接三吴,北面两淮。ba蜀、荆襄足以屏护上游;三吴富裕,足以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两淮地区为攻守进退之所,以攻以守,皆当以建康为gen本。
建康本shen“前据大江,南临重岭,凭高据shen,形势独胜。”古代南京城周围山丘很多,如钟山、覆舟山、幕府山。孙吴最初建都于此,诸葛亮称“金陵,钟山龙蟠,石tou虎踞,帝王之宅也。”晋室南迁,亦建都于此,其后,宋、齐、梁、陈频繁嬗代,但都不改旧辙;梁代经历“侯景之luan”后,改都江陵,但很快亡于西魏。五代十国中的南唐也建都于此;明统一全国后,也定都于此,后虽迁都北京,但金陵一直是作为陪都。在近代,南京还作过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的都城。
南方赖以对抗北方,主要是依托chang江和淮河。南方一些军事重镇的形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chang江纵贯东西,延绵数千里,再加上其支liu,将一片辽阔的地域联系起来。chang江上通ba蜀、中经荆襄、东连吴越,上下游之间相互呼应,使整个南方地区的形势得以完整。另外,chang江本shen即发挥着阻挡北方铁骑冲击的天堑作用。魏文帝曹丕南征孙吴,兵至广陵,面对chang江,不得不感叹:“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次年,魏主再次大举伐吴,见江水波涛汹涌,又感叹dao:“嗟呼!固天所以限南北也。”两次亲征,都只得引兵退还。苻坚伐晋,以为自己拥兵百万“投鞭于江.足以断liu”但终不能越chang江而灭晋。
淮河与chang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顾祖禹总结dao:“自南北分疆,往往以chang淮为大江之蔽。”又曰:“江南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者莫如守淮。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如果说chang江的防御是纯被动的,那么,淮河则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意义。南方对抗北方,以守而言,则守淮河可藉淮南的广大地区作为纵shen;以攻而言,则出淮北可以进取中原。淮河支liu多源于淮北,特别是泗水,稍经开凿,即能连通黄河,从而使南方的力量能远投到黄河liu域;而单守chang江,则一chu1被突破,便已入其心腹。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与chang江的这zhongchun齿关系多有论及,守江必先守淮的议论亦随chu1可见。如南宋吕祉言“江淮之险,天地所以限南北也。自昔立国于南,则守江以为家hu,备淮以为藩篱。”
故chang江之守重在上下相维,淮河之守重在内外呼应。
南宋吕祉给宋廷上《东南防守利便》,特著“建康gen本论”、“江liu上下论”、“江淮表里论”三论,建议:立都建康以为兴王之基;屯兵江陵、襄yang、武昌、九江以固上下游之势;守江以治内,备淮以治外,表淮而里江,如此则中原可复。
山东和荆襄犹如东南的两翼,屏护着整个江淮防御ti系。山东足以屏护淮泗上游,荆襄足以屏护江汉上游。前人曾言“yu固东南者,必争江汉;yu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北据山东以固淮泗上游,西保荆襄以固chang江上游,是为保据东南者的最好态势。
但眼下,青龙教既无江淮,又无江汉。反而云铮早已看出问题的关键,宁可不要云逸十万大军回援虎牢关,也要他立刻南下,夺取江淮。
伪朝现在的淮河防线是什么样子呢,大魏在淮河一线置列有一系列重镇,以扼淮河支liu与淮河的jiao汇口。在淮西,主要是寿春(今寿县)和钟离(今凤yang),在淮东,主要是淮安和盱眙。
淮河上游支liu主要有颖河和涡河。颖河与淮河的jiao汇口曰颖口,涡河与淮河的jiao汇口曰涡口。寿春正对颖口,挡颖河、淮河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