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吴三桂,他们岂有今日。这些被救的车夫一路上见辽东兵不但没有关内那些老爷兵的蛮横,反而待人亲切,特别是刚才休息时,那些困乏的车夫倒头便睡,还是这些兵大哥将他们一个个抱到火堆边上烤火,防止他们冻伤,有的军卒同情这些苦命的车夫,见他们衣裳单薄,将自己的大衣盖在车夫身上,这更让见惯了人间冷暖的车夫们感到无比温暖。
直到吃饭时,这些车夫才被叫醒,借此机会这些车夫与身边的兵大哥们话起了家常。仔细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些兵大哥也并非全是辽东人,山西、陕西、山东等各地的都有,有的原来竟还是盗匪出身,不过在辽东,只要你忠于吴将军,真心为辽东献力,却是被一视同仁。而且辽东兵不但粮饷高,将来退役之后官府还给找差事,若是在战斗中受了伤,不能劳动,便由官府每月发给一定银两,可保一生衣食无忧。而且更难得的是辽东军全军将士一心,决没有关内将领剥削士卒的现象,大家在一起说是上下有别,可更多的却是如同兄弟一般,亲如一家。这些车夫本就是些苦命人,此时又是家破人亡,就算能反回家乡,一切也得从头开始,与后金又有血海深仇,只有留在辽东才有报仇的机会,因此对辽东更是心生向往。此时见三桂没什么架子,不但与军卒热情的打着招乎,就是对他们这些从来没有人瞧得起的贫民也是问寒问暖,便有人问三桂,要求参军。三桂对此当然是高兴,这三万车夫虽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可后金当初为了加快行军,选的都是青壮年,只要稍加训练,自己便可再添三万大军,自己此时不缺金、不缺银,就是缺人,而且又有了这几万车的粮草,养这三万余人还不是小菜一碟,当下满口答应,只要回到义州,所有愿意参军的马上便可报名。消息传出去后,更喜坏了这些车夫,本以为此后无依无靠,没想到转眼间便可加入到军伍之中,一生无忧。本来疲惫的车夫因此兴奋异常,根本睡不着觉,便拉着身边的辽东军一起闲谈。辽东军知道眼前的这些车夫回到义州便会变成自己的战友,对他们的疑问也是有问必答,各座车阵中到处都是其乐融融。三桂见之高兴,干脆也加入到其中,与军卒、车夫在一起说着闲话。
直到八点多,三桂才率人反回中军大营,没想到刚进大营不到一刻钟,突听左侧车阵传来撕杀声。三桂一惊,忙披挂整齐,率旋风狼骑出了营帐,来到车阵左侧仔细观望。只见左侧车阵周围黑影幢幢,不时传来枪声及惨叫声。三桂虽看不清来敌到底有多少,不过听马蹄声至少有上千人。来人正是后金那两千亲卫,为了完成代善及多尔衮的命令,他们此次可是将生死置之肚外。他们本来是想等天色将亮时再行偷袭,可后来抓了一个明军士卒,问明情况,义州两万援军今夜便将赶到,他们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若是两万援军赶来,明军防守必然更加严密,恐怕连潜伏在明军车阵附近都不可能,更别说偷袭了。因此他们只能冒险偷袭。谁知刚潜行到车阵附近一里处,便被警哨发觉,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变偷袭变明攻,虽知两千人强攻明军三万余人的大营不过是螳臂挡车,可这些后金勇士从来都是以能够战死杀场为荣耀,只要能烧毁明军这些粮车便是大功一件。
他们手持火把,驱动战马,舍生忘死的冲向明军车阵,没想他们冲到车队前,明军已有准备,车队中几千明军已各就各位,端枪待发,而他们手中火把更是成了明军的指路明灯。后金两千骑兵瞬间冲到车阵百米左右,刚准备以火箭引燃粮车,没想到明军阵中枪声大作,许多后金骑兵竟连一箭也没有射出,便被击毙,只有稀疏的几百只火箭射到车阵当中,引起的火势马上便被阵中几千车夫扑灭。后金军的第一次突袭给明军造成的损失实是微乎其微,可他们却付出两百余人的代价。亲卫统领眼见部下惨死,双眼血红,马上命部下分左右两路绕车阵而行,想要发挥骑射的优势。此招在以往对明的战役中可以说是屡试不爽,后金骑兵快速移动让明军无从攻击,而他们却凭借自身过硬的骑射本事射杀明军。没想到今天却在这里吃了瘪。明军车阵中央是三桂大营,其余五座车如梅花般环绕中军大营,车阵间相距两百米左右。后金骑兵分兵两路绕车阵而行,不但没有少受攻击,反而又进入了其左右两座车阵的攻击范围,被夹在当中的后金骑兵无论靠向那侧,都躲不过明军火铳攻击,若是行在中央,则两侧明军都可以攻击他们。
可怜这些后金骑兵本是后金军中精锐所在,今日却因错估形势而损失惨重,待两支骑军在车阵另一侧会合时,竟只剩下七八百人,再看明军车阵却毫无损伤。外围吴宇此时也已得到警报,亲率正在休息的五千明军赶来支援,明军手中的火把已将车阵外围照得如同白昼,后金军要想逃出车阵势必是难于登天。见后金军停在车阵之中,四周明军也停止了攻击,只是叫道:“投降不杀!投降不杀!”几万人同时喊出,竟是连大地为之震憾。后金亲卫首领长叹一声,今日要想完成任务恐怕是不可能了,看看跟在自己身边的这几百亲卫,面对明军的喊话却无人动容,都看向自己,显然是心存必死之心。抬头望向中军大营,却见十几米高的吴字将旗在黑暗中飘扬,阵前不远处正有一队人马向这里观望。借着其周围微弱的火光,他发现吴三桂就站在其中,暗道:仅凭自己这几百人就算是再去烧粮车恐怕也烧不了几辆,若是能将这吴三桂斩杀阵前,那怕是将其重伤,也不枉自己这两千余人来此一遭。
后金亲卫首领想罢大喝了一声:“我后金男儿可有怕死辈?”“没有!没有!宁死不降!”几百后金骑军齐声答道。虽然在明军几万人的“投降不杀”声中略显单薄,可其坚定的声音却也让不远处的吴三桂知道眼前这队后金军顽强的斗志。后金亲卫首领一勒战马,弃弓取刀,战刀高举头顶,喝道:“好,随我冲!”说完一马当先竟冲向了吴三桂所在的中军大营。其身后几百后金勇士二话不说,取出马刀,向中军大营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中军大营不但肩负着支援其余五座车阵的任务,更有保护吴三桂的重任,守在这里的正是全军战力最强的五千吴家军。看到后金冲了上来,他们二话不说,瞄准、射击,片刻间便有几百后金军倒地身亡。阵前的吴三桂面对后金军的冲锋,没有撤退,他相信五千吴家军及身边的旋风铁骑必可将眼前这些后金军斩杀怠尽。只是眼前的情景让他想起了当日斩杀后金贝勒莽古尔泰时的情景,都是明知是必死之局,却毫无畏惧,仅凭这股精神,便有其胜利的理由。若非自己的出现,仅凭关内那些只知捞钱享乐的明军如何是这如狼似虎的后金军的对手。后金军虽然勇气可嘉,可血肉之躯如何能抵挡得了子弹,未等冲到明军车阵前,这几百勇士已是全军覆没。三桂虽然再获胜利,可眼见这两千后金军惨死当场,特别是他们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更让三桂心折,吩咐下去,将这些后金军埋葬,以免他们弃尸荒野。
三桂刚想回帐,却见一匹战马从营外疾驰而来,却是吴宇。吴宇见了三桂急急下马,道:“启禀大人,有哨探发现在距大营不足十里之处有敌军集结,初步判断至少有两万人。”
三桂听了也是一惊,忙道:“可曾探明是何人?”“那队哨探发现敌情,急忙来报,尚未探明敌军所属。不过随后必有详情回报。”吴宇话音刚落,又见几匹战马从营处直奔大营而来,片刻功夫便已赶到三桂面前。几人下马跪报道:“启禀大人,来敌为蒙古喀喇沁部。”
一听此言,吴宇吃了一惊,后金此次入关便是借着与喀喇沁部联姻之名,借路蒙古才能从大安口攻入关内,想来这喀喇沁部与后金必有密盟,而与大明则是敌非友,此时其率两万大军出现在大营左右,其用心不言自明,反正不会是欢送吴三桂的。“大人,蒙古喀喇沁部此来用心险恶,大人需早做防范。”三桂虽然也知喀喇沁部此来必有所图,可却不像吴宇一般紧张。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衡的利益。此次后金入关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盛京被吴三桂打劫一空,在关内也没有捞到好处,抢来的粮草又被三桂所夺,就算事先许给喀喇沁部的好处,此时恐怕也不能兑现,至于说联姻,别说到现在也没听说皇太极真娶了喀喇沁部那个格格,就算真的娶了,与全部落几十万人的利益相比,个人的利益也只能放在一边。况且自己现在还有三万大军,过不了多久还有两万援军将赶来,他喀喇沁部仅凭两万人能有什么做为。“传令下去,各部严阵以待,没有命令不得善自出阵。吴宇,你率部下五千给我压阵,我带五千吴家军上去看看他们到底有何意图。”
“大人不可,还是让末将去吧,您是千金之躯不容有半点损伤。”吴宇怕三桂此行出了什么意外,劝阻道。三桂哈哈一笑道:“吴宇,你怎么也如此婆婆妈妈的,就凭喀喇沁部那两万人还真没放在我眼中,你就放宽心吧。”说完叫上旋风狼骑及五千吴家军出了大营,向敌军阵前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