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十万户,短短的几十年间,人口减了三成中的两成,其他地方就更加不用说了。用十室九空来形容,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为过。曹操在面对这样的领土时,他首先提出口号“恢复农耕,富民强兵。”
江东的这些来本可以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但因为地处南方,地广人稀,虽然政策好,可这些年来并没有使国库充沛,相反每每起重兵出征时,打的时间越长,就越对自己不利。这种现象完全是后气不足导致的,只能说是资源丰富,却人力不足导致的现象。沈鹰这次班师后,跟江东各部官员经过严密的商讨后,拟订了未来十五年计划,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商人经商。奖励每户有新生婴儿出生家庭良田一亩,耕牛一头,减免赋税一年。奖励提高粮食产量的农夫,减免当年赋税一年,奖励向发展经商的商人,减免赋税三成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十五年是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计划确不是沈鹰针对自己实施的,而是对于后代营造盛世实行的方针。未来的江东不分田地给农民,但农民却可以通过别的手段得到更多的私有农田,比如科举出身和行伍出身之人,就是未来的希望。一家人当中,参加科举考试者,获得的名次越高,就可以得到相应封赏,其中就有良田在内。同样每一个壮丁在年满十六岁就可以在官府登记户籍,所有的壮丁在登记了户籍后,必须响应中央号召,只要一有战事必须全部披甲上阵,战事一完可卸甲回家,这些上阵之人,可以在战争之上获得功勋,杀的敌人越多,获得的奖赏也就越多,以次类推到五十岁以下之人,每次战事将令一下,都必须上阵,以这种全民皆兵的办法来整顿部队,既可达到节省国库资源,又可达到兵力源源不决的目的。在发展的内政的这几年,诸葛亮顺利的平定了汉中,并收降了投靠张鲁的马超一家。
三国鼎立局面就此形成,以后的天下拼的是各方兵力,才力,物力,还有一个英明的领导者。三方势力都在偃旗息鼓,等待着自己辉煌的到来。但这个等待是漫长的,因为这样一等就是十五年,整整十五年。
公元二零一六年秋季,曹操在长安称帝,立国号魏。同年冬刘备在冀州称帝,立国号汉,史称后汉。国家的诞生,宣告战乱的开始,刘备见曹操称帝后,恢复汉朝国制,并诏告天下对魏用兵。而此时的江东也开始了权利移交,沈鹰祭告大汉开国君主刘邦,宣称自己无力恢复汉室,使天下群贼称帝,使百姓再受战乱之苦,特宣告天下引咎禅让大将军王之位,由嫡长字沈治即位。而沈鹰随即失踪而去,连他所有的后宫佳丽也不知所踪。
公元二零一七年春,年仅十七岁的沈治继承王位,江东开始北伐义举。首先沈治把曹操送来封他为吴候的使者斩杀,送其人头而回,接着响应刘备口号,全力攻魏。刘备到还是很大方的,继位为皇时就加封沈治为吴王,并把关羽的女儿送来做王妃,以示友好和拉拢。沈治从小受沈鹰影响,到也个彻底的风流鬼,见关羽之女颇有姿色,自然是收在后宫,而他此时早有十个美女相伴了。
二月初,沈治统领江东百万雄师,任命诸葛亮为西征大元帅,任命黄忠为西征大将军,随军将领十五员,任命魏延,严颜为先锋,率领十五大军出汉中,向凉州进发。
任命周瑜为北征大元帅,任命太史慈为北征大将军,任命陈宫徐庶为军师,随军将领十五员,任命张合,高览为先锋,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南阳,向洛阳进发。
沈治亲率江东主力大军,任命赵云为上将军,任命郭嘉和庞统为军师,(此时田丰已经病故)随军将领二十员,任命徐晃,甘宁为先锋,亲率二十大军出徐州,北伐曹操。
江东三路大军一如势如破竹,与刘备互相配合作战,历经数月,三军在洛阳会师。曹操自杀而亡,魏国立国七个月后灭亡。
同年八月,沈治和刘备签定白马盟约,双方各自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