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清宫梦萦 > 第五十七章(4/5)

第五十七章(4/5)

法令,海上走私犯私,其罪当诛。其同村人未必毫不知情,全然无辜。”

室中静默片刻,宛琬才又轻柔道:“前朝王直身后恶名无数,可民女更愿称其是天生英才的徽商。前朝海禁后,他虽居倭国之地,与佛郎机(葡萄牙)×人(日本)等国进行海上贸易,可他始终以儒生自许,‘平定海上’后日思夜想的不过是能归顺朝廷,屡次请求:望朝廷使其海外贸易合法化。可傲慢的嘉靖皇帝永远只有一个答复:‘片板不许入海。’当时名臣胡宗宪认为,如朝廷可利用王直,且宣布海外贸易合法,不但可使海盗不剿自平,中国更可开辟出海上丝绸之路。可无人听取。明朝军队打不过王直,就抓了他在徽州妻儿老母,并用虚假承诺诱捕王直。其在宁波港口临刑前痛呼:‘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他死后,原本只是为经商而武装的团伙,被逼成了真正的‘寇’,东南大乱。”

她轻柔的声音在稍作停顿之后又道:“市通则寇转商,市禁则商转寇。”她并没有直筒筒讲出自家观点,而是宕开话头借古喻今。

康熙没料到一女子能有如此见识,心中倒有几分明了他那素端严的四阿哥原何着迷了,一时陷入了沉默,凝眸望着指间晶莹如玉的瓷盏,半响,温言道:“树茂盛了,难免有枯枝,可若要修枝剪叶,却会一动牵发全身,有些事难啊。”

康熙端起茶盅轻呷一口。宛琬轻声上前,执壶添加茶水,慧黠的明眸悄悄闪动,静待下文。

“明末的崇祯皇帝其实并非昏君,他知积弊日众,亦有决心整肃朝纲,为了挽救明朝垂垂可危的江山,也做了不少事。他实行新政,整顿朝纲,其中一件就是撤除了各省驿站。驿站你知道吧,那是朝廷与各省传递消息的地方,也是供官员们歇脚休息之处。朝廷设驿站的初衷是为了简便公务,可日子久了它腐朽了,烂透了,竟变成了朝野勾结,敲诈勒索的肮脏地儿。崇祯皇帝就下决心撤除了它,让数千驿站的官员免了职,数万驿站的驿夫们没有了饭碗。”他停了下来,看着宛琬。

她明其所指,接口道:“后来,那丢了饭碗里头的一个,把明朝给灭了,皇上说的是李自成吧。”

“那朕的意思你懂了吗?”康熙望着她。

宛琬一挑眉,很快会意,坦然道:“我懂,但我不信满朝文武官员中会有一个李自成。崇祯皇帝治国虽也称得上兢兢业业,直至破城之日自尽,比起那些苟且偷生的末代皇帝也算少有的刚烈了。可问题是当时已是明朝最衰败的年代,内忧外患,况崇祯本身并不具备振兴一个朝代的能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都是由于它的基层治理,那时明整个王朝的基层组织和文官体制都已经坏掉了,朽烂了。自古新政难以施行,无非是利益所在罢了,可那些千方百计阻挠的王公贵族们却忘了,树盛叶茂才好成凉,若这树都让他们给掏空了,真要倒了,他们养尊处优多年,文无点墨,武无寸力,谋生技能,一无所长,又该如何自处?自古实行新政看似富亏贫利,其实不然,其目的正是为了保住这根本之树啊。”

她娓娓道来,句句有理,听得康熙一惊,其言触到了他心底隐忧,眉宇间浮上忧虑之色,不觉抬目重视面前的宛琬,须臾,神情自若地收起眼里的诧异,不置可否。他随瞥见案摞经卷中夹着的《太平经》,不由笑了“《太平经》主张‘人无贵贱,皆天所生’,倡的是‘清平廉正,依法办事’、‘周急济穷、减免租税’,那依姑娘所见,富国强兵首要为何?”

【1】【2】【3】【4】【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