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今年主角(一)
“够了!”看着这群争吵不休的人,刘备很是恼火,原因不为其他的,只不过出人意料的从并州传来了黄忠的请战书,本来刘备是很高兴看到黄忠突然出现在袁绍的后方,但就在他想表扬表扬黄忠的时候,董昭却站出来说“陛下,征北大将军无令私自带兵南下,此zhong行为可视失职之罪,请陛下严查”
“非也,非也!黄将军此举颇有名将风范,审时夺度恰到好chu1,陛下该赏而非罚”
“请问chang文兄,如果所有将领的风范都是建立在不听上级指挥,我行我素的情况下,那么君主要来何用?规矩又要来何用chu1?”
“杨大人(杨仪),你的话是不是又太过了?如今黄将军不是已经来了文书,禀明过情况了么?莫非你看到别人得了功劳眼红,在这出言诋毁?”
“王景兴(王朗)!你说话小心点!什么叫我看别人得了功劳眼红,我这是以事论事,你休要以小人之心动君子之腹!如今同为陛下办事,你却如此侮辱与我,陛下您一定要给臣主持公dao啊”
“哈哈,杨大人,王符节(符节令是个官职,掌guan授节、铜虎符、竹使符,本书完了之后,我会对本书中出现的官职大概zuo个介绍)说你眼红别人的功劳就叫侮辱,那你对黄征北所说的话又叫什么?是善意的提醒?还是你在教陛下该怎么zuo?即使是陛下想要请教我们这些zuo臣子的,也不该是你来回答,而是司ma伯达(司ma朗)”
“杨立武(杨修)大人,按你的话我们大可以请教廷尉(司ma朗)大人,黄征北此次在没有圣谕的情况下,私自带兵南下该当何罪?”说话的是司ma孚,现职chang史。
司ma朗“恩,这…按照大汉朝的法律次罪是该撤职查办,但我朝的法律大纲还没有完善,陛下可以考虑是否要继用原汉朝的法律”
“如此说来黄征北的事即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汉朝之所以衰落很大bu分原因就是因为制度不完善,陛下是不会考虑落后的制度的,再者黄征北在来信中也说明了原因,说为了避免信在中途被截,从而走lou消息,才在时不待人、bi1不得已的情形下先斩后奏。如果说他此次是失败而归那么即可两罪皆罚,但他胜利了,而且胜得很漂亮,因此就算黄征北先斩后奏的罪名成立,但击败颜良所bu、连下三郡却是实情,功大于过!陛下请明鉴!”
“车骑将军(于禁),您说的这句话让我不得不想起了您和黄将军的友谊,据在下所知,您和黄将军,以及原大司ma的jiao情非浅,黄征北此举出自原大司ma的可能xing十分高,哦,如今某才明白,为什么一向老实的黄大将军,会变得如此的目中无人,原来是有人给他撑腰,恐怕这封所谓的请示信也不过是表面文章,征北大军应该已经到司隶了吧?”能说出如此刻薄的话的人,也只有张松。他在说完这话的时候,有意无意的看了看刘备脸上的表情,然后望向诸葛亮,后者有点责怪的看了他一眼。
这一切举动自然没逃过徐庶和贾诩的法眼,就连一贯三心二意的庞统都看到了,但是这三人并不是很热衷于这zhong毫无意义的讨论,说明白点就是他们明白什么叫明哲保shen,其实朝堂内的大bu分人都明白这个dao理,只不过大家都借这个机会在表态而已。zuo谁的跟班,站到那一派,从古至今作为朝臣是都要划分清楚的,而现场也很明显,说清楚点即是分为两派,益州降将和亲刘备远陈琳的人为一派,其余的大数老班底又为一派,不过西凉人还没有明确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他们还在张望,他们明白自己的关键xing和重要xing。总之就是与陈琳有过jiao情的人为一派,而和陈琳没有jiao情的人又为一派,剩下的诸如张飞、诸葛亮、司ma懿等几人则保持着中立。虽然作为一国之君的刘备,还是很希望看到朝廷内bu大家相互制约,只不过如果眼下外bu还没有清理干净的时候,内bu先luan了起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你们口中左一个陛下,右一个陛下,可是你们谁真正的把孤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