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就杀洋人!”
祁隽藻、周祖培和宝鋆∪-∪澴等人看到倭仁气成这个样子,连忙劝慰道:“倭中堂息怒!倭中堂息怒!”
工部尚书倭仁却没有丝毫息怒的意思,语气悲凉的道:“太后!恭王爷!醇王爷!咱大清两百多年的基业,万不能在咱们手里丢了。前年丢个新疆,去年丢个越南,今年再丢个朝鲜;前年割个香港,去年割个江北,今年难道再割关外三省给洋人?这样我等死了之后,又该有何面目去见太祖、太宗、圣祖、高宗皇帝啊!”说着说着,倭仁竟然流下了眼泪。这么一来,清流派众人也跟着跪伏于地,一边痛哭流涕,一边斥责某些人的卖国行径。
慈禧太后见状,轻轻的摇了摇头,低声问道:“两位王爷,是何意见?”
奕澴连忙一抱拳道:“臣唯太后马首是瞻。”
醇亲王奕澴此时早非当初那个毛头小子了,今年他也二十六岁了。奕澴貌似无能之辈,实则老奸巨猾,论本事手段远胜恭亲王奕。就看他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执掌了北京的防务,担任了九门提督,并且掌握了新军,还担任着议政王大臣,论权势已经稳稳的超过了奕-,就可知此人之手段。
但是奕澴为人太过谨慎,不肯出头,注定是和李鸿章一样的人物,只能当一个权臣,永远成不了震动历史的人物。
奕-却不同,虽然最近总是受到慈禧的排挤,但是他仍然不改犀利本性。此时听了慈禧的问话之后,奕-略一犹豫,随即一咬牙,凝声道:“臣,主战!”
慈禧有些惊讶的问道:“哦?六王爷为何又主战了?”
虽然奕-没有直接表态主和,但是前几天礼部尚书宝鋆、刑部尚书绵森、赵光等人都积极主和,这就透漏出了奕-的意思。毕竟这几个人都是恭亲王的嫡系人马。大家都是明白人,不用说暗话,所以慈禧直接就说奕-是主和派。
奕-也丝毫不感觉尴尬,解释道:“臣主和,乃是怕激怒法国人,以大清之国势,确实不及法国。一旦激怒法国人,将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听了倭中堂、李翰林一番忠言,臣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
要是继续和洋人妥协,以软弱一面示人,将来还要吃亏。不如借着这一次机会,让法国人知道知道咱大清的国力,也好让让洋人们收敛一些!”
慈禧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道:“恩,其实哀家也想让法国人见识见识天朝威仪。”
看到大清的太后和两个王爷都支持作战,清流派们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就好似如今胜券在握一般。
慈禧太后又道:“倭中堂,就由你私下里问问李明峰,看看他是什么个意思,肯不肯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