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mapi
王静辉对货币政策的筹划还在进行当中,不过大宋统治高层就已经开始在大宋境内启动替换铁钱和锡钱的行动了。以前大宋缺少铜所以每年铸都是jing1打细算,唯恐超过了朝廷开采铜矿限度,造成下一年无铜可以铸的尴尬景象。
这不像王静辉所生活的后世,一个国家发行货币要控制数量,否则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灾难,但是在宋朝却没有这个概念…大宋的货币就相当于后世的美元,甚至比后世的美元还要强ying得许多,大宋铜钱是天下所有商人的最爱,至少在东亚地区大宋铜钱还是“横行无敌”的。由于各国商人对大宋铜钱的认可,以至于像辽国、高丽和南洋地区的国家商人他们都喜欢用大宋铜钱来结算,甚至这些国家只是象征xing的铸造少量的本国货币,国内liu通货币也是以大宋铜钱为主。
在海外贸易中,其他国家的商人甚至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用手中的货物来换取大宋船队手中最后一枚铜钱,而且大宋铜钱本shen也是一件重要的出口“货物”这样一来便造成大宋本国国内铜钱liu通数量不足的后果,连大宋自己在境内都要使用铁钱和锡钱来替代一bu分铜钱进行jiao易。
周边国家对大宋铜钱的需求造成了大宋年年加大铸数量,却年年缺少铜钱的尴尬怪圈,而大宋自己本shen铜矿储量和产量的不足使得大宋朝廷在自己的货币面前居于的境地。
王静辉甚至有时候在想,如果他以前是学习金rong的话,那样只要知dao麻逸岛上的铜矿分布图,利用大宋官方的力量,单是靠开展货币战就可以把辽国或是西夏的经济血ye抽干,让大宋的敌国面临国内经济崩溃的局面。可惜他不是学习金rong的。好在后世的时候他生活的时代正好赶上人民币升值,媒ti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这类话题,陈述各zhong利弊的文章也是充斥着各zhong报纸的tou版tou条。在这样的熏陶下,他心中对货币金rong还是隐约有一定的认识,至于拿到这个时代到底能不能guan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他对自己所提出的货币改革政策是慎之又慎,甚至还拿自己的银行在这方面zuo了一定的实验,以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为了保证各州、路的铜钱兑换能够顺利进行,大宋统治高层最终还是没有收回铸币权。不过jiao钞的发行权则完全收归大宋汴都,各路就不再拥有jiao钞的发行权了。铜钱的兑换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尽guan大宋朝廷的手中的铜还是比较jin张。但是从麻逸岛运回的大量成品铜锭有效地缓解了这其中的矛盾。
当然为了pei合朝廷的铜钱兑换顺利进行,王静辉旗下的两家银行开始以自己的金银储备的二倍,加大了金票和银票的投放力度。这也是王静辉在金rong上的一次“冒险”尽guan他对金rong方面知dao得并不多。还仅限于在后世看到的报纸等媒ti的报dao,不过他却知dao“金本位”、“银本位”的国家可以超出自己的金银储备数倍来发行货币。
两大银行所发行的金票和银票其实百姓之中是用不到多少的,因为这些票据面值数额ju大。就是最小的银票面值也在五十两,纯粹就是为了满足商人之间的大宗贸易结算而推出的。王静辉旗下了商务印书馆有着大宋最为jing1良的印刷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被商务印书馆牢牢地把持着…最新、最好的印刷技术都是为了发行金票和银票所zuo的准备,就是大宋朝廷所印制的jiao钞其中一bu分技术也是商务印书馆所提供的,但是为了金票和银票印刷秘密,其中的一些防伪措施就是连大宋朝廷也未能够掌握。并且两大银行所发行的金票银票都有着严格的结算周期,这个周期通常是为半年。通过预约自然可以延chang使用时间,但是当年发行的票据使用时间绝对不可以超过两年。
当初徐氏的李guan事和刘账房在王静辉发行金票银票的时候还存在过疑问。这zhong疑问不仅是在两大银行能否得到朝廷的允许,以王静辉的声望想要获得这样的资格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这对两大银行自shen有什么好chu1?两大银行为了发行金票银票要担负相当大的风险,但是仅仅收取少量的制作成本对两大银行来说实在是太不划算。
“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信誉,只要我们有信誉就可以订出一个让所有商人都能够认可的手续费用…能够使用这zhong票据来zuo生意的人绝对不是平常的小商贩,他们都是我大宋最ding尖的商人,看着吧,以我们的信誉,就算手续费订到百分之五也是会有人来排队的!”王静辉曾笑着对两人说dao。
兴国银行是在王静辉的完全控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