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中秋节
和好面的小龙弯下腰,从案板下拖出一个装满jidan的竹筐,伸手拿过一个稍小点的盆,开始砰砰敲jidan。
jidan敲好,小龙端着盆放在案板上,拿起立在墙上的搅拌qi,开始把jidan搅拌匀称。
然后加入蜂mi继续搅拌,等搅拌的开始起泡,掀开纱布看了看面团。
见面团差不多了,小龙端起jidan倒了进去,洗干净手,开始rou面团,分面团。
分好的面团揪成一小块,旁边早就等着的三英婶拿起擀面杖开始擀面pi。
擀好的面pi丢在一边,春英拿起勺子挖出馅料sai进去,包好,用刷子刷上一层油,放在一边。
等凑够五十个,霞婶端过去,一个个整齐的摆放在锅里。
接下来就需要时间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能出一锅,一锅五十个。
不停歇的忙活,一天差不多可以zuo千把个的样子。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空气中满是月饼独有的甜香味,等的着急的村民游客xi了xi鼻子。
觉得自己肚子好饿,好香的味dao,一定很好吃。
对于这样的香味,村里人都习惯了,每年中秋都会闻到一次,除了觉得香外,没什么别的想法。
对于tou一次闻到香味的游客来说,那感觉就不一样了。
中秋吃月饼,是华夏特有的习俗,谁家过节的时候都会买点月饼回去,甭guan爱吃不爱吃,总归要沾沾节气。
市场上卖的月饼包装jing1美,zuo的也漂亮,馅料的zhong类也多。他们也没觉得好吃。
现场zuo月饼还是第一次,闻这味dao,杠杠滴,口水都快留下来了。
有先见之明提着面粉过来的游客,满是嘚瑟,他们多聪明,直接提着面粉来现场加工。比买的好吃多了。
没带面粉过来的开始后悔了。早知dao这么香,他们也带面粉来了。
可现在都开始了,他们去哪里弄面粉?
正满心懊恼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响起“中山,你家还有面粉没?卖点给我。”
对啊,可以找村民买啊,村里家家huhu都有麦子。要面粉还不容易,找他们买点就可以了。
“我来二十斤。”
“我要三十斤。”
“我来一百斤。”
这位仁兄的一百斤一说出来。满场寂静。
一百斤可以zuo好多了,他吃的完吗?
正沉浸在卖面粉喜悦中的村民眨了眨眼,看着喊出一百斤的男人劝dao“高先生,一百斤你吃不完的。要不少点?”
赚钱归赚钱,可不能赚昧良心的钱啊
摆摆手,高先生大咧咧的说dao“不用。我家亲戚多,我打算回去每家送一点。分分就没有了。放心,不会浪费的。”
“那行,要面粉的都过来登记下,我们好准备。”见高先生没意见,村chang苏中原不知dao从哪里摸出一支笔和一个本,看着游客说dao。
一听要登记,没面粉的游客呼啦一下围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自己需要的数量。
看着热闹的场面,一言上挑的狐狸眼眨了眨,转tou看着清璃笑着说dao“zuo个月饼还能卖面粉,你们村的人估计要高兴死了。”
“嗯,每年的面粉自家都吃不完,小麦的价格也不高,这两年村里zhong的很少,今天估计要卖完,过年的面粉能不能留下来还不一定。”
以前家家huhuzhong小麦,都低价卖出去了,这两年村里人对小麦实在是无爱,只有几家zhong了点,基本上给村里人分分,剩不了多少。
“说不定以后zhong小麦的又会多起来。”磨蹭着下颚,明远看着忙碌的村民,说dao。
这个可能xing非常大,在农村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跟风。
比如今年谁家zhong黄豆赚钱了,来年村里家家huhu都会zhong上黄豆。
殊不知,每年农作物的价格都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上升或下跌。
搞不好今年值钱的黄豆,明年的价格会低到惨不忍睹。
记得她家以前发生过一件事情,村里有hu人家zhong棉花,那年因为棉花的产量少,棉花的价格随着市场的需要一路走高。
主ti品级一二级的棉花已经卖到十几块一斤了,就连无主ti三级棉花也有七八块一斤。
村里那hu人家很是卖了点钱,眼红的村民心动了。
来年纷纷开始选择zhong植棉花。
结果那年zhong植的棉花太多,市场达到饱和,棉花的价格一路下跌。
不是有个国家保底价在那,估计都亏的血本无归。
zuo农民就这么点不好,值钱的时候没zhong,zhong了又不值钱。
市场价就是个磨人的小妖jing1,就跟gu票似的,你永远也猜不到它明天是上升还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