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北方,进入到靖海国境内,而徐毅专程将熟悉理财的杜抚远从流求岛抽调过来,在燕山府设立了临时接收衙门,专司负责接收大宋运送来的各种钱物,清点分类之后,转运到大定府和流求岛去。
两个月之中,大宋共向靖海国输入了大约六百万两白银,三十万两黄金,大大充实了靖海国国库,至于缺口部分,赵栩实在拿不出来,于是便以两方商定的协议,以实物冲抵,将大批靖海国所需的原料物资,从南方诸地直接运送到广州、福州、温州、明州、杭州、扬州等地,在那里装船,交付给靖海国,然后由靖海国转运至流求岛或者是独龙岛去。
这些物资中以金属为主,铜、铁、锡、铅、水银不一而足,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如此一来,也大大的缓解了流求岛和独龙岛的储备缺口,使靖海国的战略储备大为增强,各种火器的生产也提高了产量。
除此之外,流求岛不能自足的硝石、硫磺、葯物等物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令靖海国短期之内,不会出现这种物资的短缺。
还有就是有关一万名工匠的问题,让赵栩也颇为头疼,于是发动各地官府,搜罗靖海国开列出来的所需各种工匠,反正一万名工匠对于大宋来说不算太难解决的问题,北方战争使许多大宋北方的民众大批南逃,其中不乏各种工匠,
为了达到让这些工匠们愿意北上到靖海国定居,官府蒙骗他们,说去靖海国援建,每个人给予一定的安家费,并允许他们携带家眷,路途上由官府提供食宿照顾,对于这些逃到南方的工匠们来说,这种许诺有相当的诱惑性,他们在逃到南方之后,令许多地方劳动力严重过剩,对于大宋地方官府们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不安定因素,一是抢去了本地居民的大批工作岗位,而是使地方承受了比较大的安置压力,北方人又不服水土,生病的人也多,还使物价飞涨,许多北方人逃到了南方之后,居无定所,根本无力养活家庭。
而官府在得知了朝廷的这道旨意之后,当然乐于将这些北方人送返一批到靖海国去,减少一下他们的压力,所以收罗这些流民中的工匠们,开始遣送到靖海国去。
说是一万名工匠,真的搞起来的时候,靖海国却发现接收的工匠数量短短两个月时间中,便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计数量,而且为了防止大宋那边随便送来一些没有专业技能的人,杜抚远专门在燕山府设立了一个工科考试,凡是被大宋送过来的工匠,都要以他们所报专业,委派专业人士,进行考试,然后决定他们的去向,对于那些为了求得一日两餐,而滥竽充数之人,就地刷掉,只接收那些通过测试的工匠和他们的家眷入境。
这便开启了靖海国一个全新的工科考试的先例,凡是普通百姓无法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了一条可选择的出路,就是从小学习各种工匠技艺,然后参加工科考试,入选的人便可以进入到靖海国国有工坊之中就业,薪酬也相当可观,在相当程度上,让靖海国开始初步出现了工学的雏形。
徐毅对于这样的工科测试,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并决定以后靖海国每年都要开工科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跟读书人一样,录用为靖海国工部人员,从事专业的技术工作,使那些原本根本没有机会当官的普通工匠们也有了一个晋身的机会,于是大大得到了工匠们的支持,可以说又让靖海国尽得天下工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