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书,你留下。”他看所有人都走了出去,接着说道:
,朕知道你和史书监修刘知几有些交情,你现在就把
王子书点了点头,正欲出门,李隆基又说道:“算了,还是朕和你一起去吧!”
想当年王子书以少年之身,第一次进长安时,就见过这刘知几,当年刘知几亲眼看到王子书是怎样的大展神童之威,所以对王子书印象很深。但是刘知几身为史官,每天都要查阅大量史料,而且刘知几又是史书上有名的史官,《史通》就是他所编撰地。着见此人勤奋。一连十几年,王子书和他也不过只寥寥见过几面,因为刘知几一心著书,根本不想自己身陷政治,所以两人也不大往来。
当王子书把刘知几叫到弘文官走廊上之时,我们才看到这个多年没见的“老熟人”现在却改变了许多,满头白发,佝偻着身子。皱纹密布,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这都是因为刘知几每日熬夜所致,王子书从史书上知道。面前这个“老朋友”在明年,也就是721年,就会过世,享年也不过才六十岁。
李隆基说道:“刘知几。你是史官,读了不少的史书,你说说看,朕该不该向突厥纳钱退兵啊!”刘知几慢慢抬起头来。用十分苍老地声音,说道:“回禀陛下,依眼下情形。臣以为应该。”
李隆基向王子书看了一眼。心里好象还是有些担心。皱着眉头说道:“你说说,为什么?”
刘知几拱手说道:“陛下。越王勾践出身何等的尊贵,但他为了战胜强敌,受尽屈辱,卧薪尝胆长达十年之久,最终将屈辱换做了胜利,成为后世之美谈。再说近一些的,就说先祖太宗皇帝,借范兴建议,持国库之尽数财宝,以退突厥兵,韬光养晦三年,终于一血前耻,这才有了之后地贞观之治。”
李隆基担心道:“朕如果真这样做了,后世将如何评价朕?”
刘知几说道:“如果陛下为了大唐地兴盛,能够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最终击败强敌地话,后世一定会把陛下的圣举,广为传诵,拿陛下与勾践和太宗皇帝相比。如果陛下地强国梦未能实现,而使大唐沦丧,天下分崩,那后世会把陛下与蜀后主刘禅等辈相提并论。”
王子书看着李隆基此刻面如死灰,脸颊之上都有冷汗流出,仔细想一想,此刻李隆基肩上才真正担着一个大唐帝国啊!如果说稍有不慎,就会把李世民力经千兴万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了突厥胡蛮,就算是死,都死地不塌实,不安稳,死后还要被世人唾骂,这压力的确是太大了。
李隆基走到刘知几身前问道:“这一笔能不能不记?”
刘知几笑了笑,佝偻着身子说道:“难道陛下不能确定自己将会成为兴国圣主,还是亡国之君吗?”
李隆基转过身来,叹气道:“朕此刻就象是站在这苍茫的夜里,也怎么能看的透将来呢!所以才想让你暂且不要记录此事。”
刘知几拱手道:“请陛下恕罪,老臣是史官,不能在历史地记录上留下曲笔。”
王子书看了看李隆基的背影,又对刘知几说道:“刘大人,既然皇上都已开口,您就变通变通,暂且不要把这段记录下来。”
刘知几说道:“以春秋的笔法记史,这是记史的规矩,为此司马迁不惜忍受腐邢,如若非要开通,就先请皇上把下官先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