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每次回到这里,都会有非常熟悉地感觉,就如同一个游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亲切而熟悉。
仔细的打量着眼前地总部。和一年前有了一些不同,少了很多的招牌和广告,最醒目的就是,朴素而醒目地林氏企业地招牌,这个招牌应该是最近才做好的。李云以前没有见过,巨大的标志上面,是一个腾飞的巨龙,这是林氏的新标志,当时确定这个标志地时候,还大废了一番周折,很多反对者认为,这个标志对林氏进入国外不利,建议修改成为天使的样子。最终还是在李云的坚持下,排除万难,最终确定了,而巨龙的下面,只有林氏企业这几个打字,而除了这个,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整个标志显得非常的特别,同其他公司总部的繁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林氏企业迈入高速发展地时期,以前的一些大的分公司,都是自称体系的,有自己的办公所在地,总公司给与它们更大的自主权,但是国内的一些分公司,他们的高层,还是在总部办公,很大程度上是总公司和各地分公司之间的传话筒,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于此同时,这一年多以来,国内的经济迅猛的发展,各行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林氏企业的这些国内的子公司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部分比较有基础的,一个一个的可以独当一面了,这样的情况下,集合在一起办公,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情况了,甚至阻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于是在年初的时候,林清雅提议,把这些公司分出去,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性,母公司只在大局和全面方向,跟他一点意见,剩余的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完成。
这么大的事情,当时林清雅还特别的通知李云,想让李云回来讨论一下,不过李云一听到,这项政策,李云就拍手同意的,告诉林清雅,自己决定就可以了,前世今生,特别是这么些年的商业经历,让今天的李云对于商业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非常的程度了。
他清楚的知道,一个公司大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会出现瓶颈,这个时候有两个选择,一种就是通过提升自己,度过这个瓶颈,让公司更上一层楼,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和企业文化,成为更大规模的公司。采取这种情况大多是一些小公司,对于这些小公司来说,他们的成长性更大,本身的基数比较的小提升还是比较容易的,稍微的努力一下,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但是这样的方法不太适合大公司,公司的规模越大,这样的提升越不容易。
年初时候的林氏企业就是这样的,国外的那些子公司就不必说了,本身形成体系,对于总公司的依赖程度较小但是国内的公司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了,反而是第二种方法,更适合他们的发展,就是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把诸多的子公司分离出去,给他们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分别发展,这样来说更加容易一点,子公司的发展,集合起来,来带动整个公司的发展。
林氏企业已经处于瓶颈的阶段了,再往上发展,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淀,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等不了这个时间,选择子公司分别发展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李云虽然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从总不过来的报表和一些情况介绍上面,他清楚的知道,从2003年年初到现在,使用这个方法已经初步的看到了成效,分出去单独成立的几个公司,在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之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