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拜师(han粉红450加更)
十年前,尹薄意先中乡试解元,后为会试会元,最后乾元帝亲点他为状元,成就连中三元的奇迹。而后他又续娶坐师当朝次辅的幼女为继妻,从此候步步青云。
一年前,他从浙江巡抚荣升回京,被乾元帝委以重任,本来他有机会入阁,他却在乾元帝的默许下执掌翰林院。
自此翰林院从次辅兼任变成了单独一人执掌翰林院。
他并非不想入阁,只是还不到时候,此时即便他勉强入阁,也只能zuo阁臣的尾ba,向上进取极难。
尹薄意听从荣养致仕的岳父建议,zuo了翰林院掌院,伺机而动,谋求入阁的良机或是zuo几件让天下侧目的大事谋取政治资本。
他从没关注过王端淳,更不知晓王端淳是谁,蒋家和王家因为儿女的事情闹得很大,可如尹薄意这样有野心的政治人物只把这桩事当作热闹看看,他们更注重朝廷上的动向。
乾元帝不仅夺了王家的世袭爵位,同时恩封蒋大勇为西宁侯。
足以证明,蒋家比王家更shen得帝心。
此时顾天泽找上门来,尹薄意无法拒绝,除了顾三少的强势外,更多得是他给的好chu1足够让尹薄意动心。
尹薄意并非是传授督促弟子学业的大儒,但如果他收下的徒弟zuo不得秀才,过不了乡试,那真真是大笑话。
科举也只是相对公平而已,尹薄意有名声,有官威。同样他也有自己对科举应试的总结。
他顺水推舟收下王端淳。只是给他一个背景而已。西宁侯再强势,文武不同路,蒋大勇影响不了科举的结果。
“万一王家少爷…”
“蠢!”
尹薄意摇tou苦笑:“有顾三少在,本官gen本不用为他的科举担心。”
顾天泽连翰林院掌院都能‘指使’,更别说乡试的主考官了,即便没人敢xielou考题,但可以划考试范围,在应试的时候zuo点记号。科举会试的猫腻多了去了,尹薄意能连中三元,岂会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尹薄意让仆从把蜡烛挑得更亮,他坐直了shenti,摊开空白的奏折,缓缓把mao笔蘸满墨zhi,沉了沉心,在奏折上写了两行字‘恳请陛下勿设镇守太监’
最近朝廷上最重要的大事并不是刘三本刮起的正官风运动,毕竟像王译信zuo得那么明显的官员实在是少见。
在国朝,妻族的实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bu分。
成亲只为两姓之好。谁会弄得岳父恼怒成这样?而且还是正当红的岳父大人。
不知有多少人都明着议论王译信是蠢货。
朝廷大员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乾元帝有心在江南设立镇守太监的事上。
让一群阉宦压在督抚tou上,制约监视督抚。这是朝野无法忍受的。
只是谁也不敢率先冒tou,谁都晓得此事关系甚大,弄不清乾元帝心中的真实想法,哪个敢贸然上奏本?
官zuo得越高,越需要谨慎,朝廷大员牵一发而动全shen,对此事极为关注却不敢轻易上折子邀名。
尹薄意一直猜测乾元帝本意,今日得了顾三少准确的消息…尹薄意不再迟疑,直接上折子表明态度,在他shen后的派系也会支持他的决定。
一旦能劝服乾元帝打消派遣镇守太监的心思,尹薄意会获得很大的政治资本,这对他继承岳父的人脉也很有好chu1,甚至可以说关系到以后他入阁的次序。
这个诱饵…顾天泽给得足够让尹薄意疯狂,尹薄意gen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趁夜,翰林院掌院写好了折子,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在早朝时,他把折子当众呈jiao给乾元帝,金銮殿上回dang着掷地有声的陈词“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旁人以为第一个出言反对的人会是刘三本,谁也没料到会是一向以沉稳,老辣闻名的尹大人。
他的立场自然代表了翰林院的立场。
乾元帝shenti靠在龙椅上,shen邃的目光落在了顾天泽shen上,没过多理会跪在丹bi下的尹薄意。
顾天泽站在功勋队列中,感觉到乾元帝的目光,高高的扬起下颚,清澈的目光同乾元帝别有shen意的目光相碰。
是臣说的…您比不必问。
乾元帝目光中han了一分威严震怒,换个人早就趴地上请罪了,可顾天泽依然笔直的站立着,依然同乾元帝对视,他宛若一杆chang枪直直的戳在那里。
顾三少不怕,可有人怕。
比如站在勋贵武将首位的定国公,因为离着乾元帝近,又zuo了乾元帝十几年的臣子,定国公对自己这个姐夫的‘凶xing’很了解,任何冒犯他的臣子,只有一个下场——死。
见乾元帝绷jin的脸庞,定国公为顾天泽担心…动了动嘴chun,想要开口为阿泽说点什么,却听见乾元帝低沉的笑了。
定国公握jin了拳tou,皇上笑了?
这说明皇上gen本就不会惩罚阿泽,可阿泽把皇上的心意xielou给翰林院掌院知dao,这是重罪啊。
“阿泽,你觉得尹卿说得可对?”
“臣赞同尹大人所言。”
乾元帝王手搭着龙椅的扶手,目光扫过内阁阁臣,六bu尚书侍郎等朝臣重臣“你们呢?”
“臣等亦赞同尹大人所言。”
“皇子呢,朕的儿子是何意思?”
“父皇,儿臣…”
皇子们反倒有几分迟疑,乾元帝筹谋设置镇守太监已经好几年了。
甚至宦官都在争取早一日达成此事,每一位当权者相对会信任shen躯不全的太监,因为太监没有能力造反,江南最近有点不太平。前朝余孽死灰复燃。
虽然国朝美化了太祖高皇帝拥兵自重。篡位的举动。但始终无法改变在有些人心中的luan臣贼子形象。
因此,乾元帝对前朝余孽绝不姑息,也有传说前朝末代皇帝在江南留下了太子…江南又是国朝的重中之重,乾元帝不放心也是难免的。
方才,乾元帝脸上闪过的怒意,皇子们也都有所察觉,他们该怎么回答?
是站在朝臣这边?还是站在父皇那边?
此时如果反对尹大人的提议,自然会让朝臣们不满。没有朝臣的支持,夺嫡之路会很艰难。
可是违逆了父皇的意思,他们有再多的朝臣支持都没用。
四皇子抢先一步,躬shendao:“儿臣赞同尹大人所言,恳请父皇莫要在江南排镇守太监,国朝富足,万民归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