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码头后穿过的是一片低矮散乱的屋子。看上去甚为破旧,住在此处地多是些靠在码头卖力气地苦哈哈的汉子,在这般的冬天里,他们的衣衫仍然单薄,这让耶律楚材皱紧了眉头。
“这些人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么?”耶律楚材见这些人三五成群聚于一起,百无聊赖地看着来往的人,便又问道。
“能有何事可做,金陵离得临安太近,所有的好东西都被临安占去了。”那车夫不无怨言地道:“客倌有所不知,原先咱们这一带还有些作坊。可如今全关了,一来造的东西比不得临安好。二来比不上临安便宜,三么象生丝棉花稻麦之类的,都宁愿等临安来的商人收购,也不愿卖给本地作坊。”
此事耶律楚材早有所知,用天子地话来说,市场竞争之中,那些资源自然会向技术更高、效率更好的地方集中,并且实现优胜劣汰。他点了点头,又在自己地小本子上记下来:“扬长避短,勿与强争。”
经过数年的鼓吹。大宋务实之风盛行。故此评价一位行政官员的标准,不在于他个人的声望。而在于他能不能给自己辖上百姓民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耶律楚材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也知道对于他个人仕途而言,建康知府只是积累政绩与声望的重要一步,这一步能迈得好,他此后仕途便会一帆风顺,乃至平步青云,若是不好,他必然大失天子之望,即使还能成为天子近臣,可与那独当一面甚至宰辅之位便绝缘了。
“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他心中暗想。
到了建康府之后,耶律楚材并没有急着上任,而是在规定时间内将建康府下属各县…转了一遍,虽是走马观花,但也看到许多有用的东西。正式上任后,他第一件事便是宣布金陵城所有民政主官都须将手中工作交与副手,每日随他一起,督促金陵城的码头扩建与城区改造工程。这个工程与金陵冶炼厂加起来全部耗费资金为六百万贯,耶律楚材代表建康府与流求银行签署了贷款协议,以筹建之中的大宋金陵冶炼厂地四成股份为抵押,分五年自流求银行借出,第一年贷得启动款项二百万贯,此后每年一百万贯。
这份协议报经朝堂批准时,户部尚书魏了翁极为不满,倒不是不愿贷款,而是觉得无须贷这么多,他向赵与莒建议,由户部贷款给建康府二百万贯,只是要占金陵冶炼厂二成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