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唐朝吴老二 > 第八十九章无言(1/2)

第八十九章无言(1/2)

第八十九章 无 言

内阁会议的结果是决定从山南东dao和鄂西两镇抽调八千jing1锐到关中听用,同时把浑镐的那一军jing1锐留下八千在坊州,只让他带着五千人到河北去。另外经李诵提议内阁同意,决定将军qi监的规模扩大四倍。chang安的作坊扩大一倍,另外在洛yang再重建一个规模庞大的军qi坊。

这个结果李诵觉得很无奈的,关中兵力在十万以上,沿边兵力在十八万左右,加上这一万六千人,足有二十万人,而且大多是jing1锐,但是战线实在太chang,防不过来啊。而朝廷的兵力,投入在淄青的在程权投入战场后已经有十八万之多,在魏博的有十二万,再加上王承宗假惺惺地布置在魏博边上的三万人,也达到了十五万。连上河南诸军,内外战场加起来已经动员了五十大几万军人。

这五十几万人不是纸上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人呢?李诵说:

“就是每一个都要粮食要军饷要衣服被褥要铠甲要兵qi要战ma要花费无数钱粮的人。”

这五十几万人一个月就要花掉朝廷将近百万缗。幸亏是逐次进入战争状态的,不然这仗已经打了半年多,李诵非心疼死不可。但是李诵在庆幸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这五十几万人真正投入战争的还只有三十万,如果全bu投入的话,只怕花费还要翻上一倍不止。为了应付这三十万军人,洛yang新开了大军qi场,招募liu民zuo事。为了应付六十万人两线作战,李诵下令把chang安的军qi坊扩大了一倍。

如果战争仅仅是军人的事情就好办了。为了这三十万人,朝廷已经动员了五十万民夫。淄青刚刚开战时招募的专职民夫gen本不够用的。只能应付李愬和李光颜的大军,而新投入的乌重胤、程权、张茂昭、范希朝等军都需要民夫来支持。可以想象,如果西线战事再爆发,将要动员数目多么庞大的民夫。上百万的劳力不事生产,从事战争,想到这里执政陆贽就会zuo恶梦,皇帝李诵更会zuo噩梦。毕竟执政可以换,而皇帝不能换。开战之初那些制定在纸上的预案现在看起来真是有些纸上谈兵的味dao了。李诵真正的感受到为什么李绛高兴不起来了。不是李绛不把国家当国家,而是太当国家了。

尽guan李诵肩tou担着的压力很沉重,现在大臣们却反而对李诵称颂有加。为的是李诵的shen谋远虑,未雨绸缪。德宗时代,朝廷至多只能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支持一场二十万人规模的平定淮西的战争两年左右,要是规模再大,时间再chang,从关中到江淮准得是生产衰退民怨沸腾。可是在李诵这六年多的经营下,朝廷广开财源,jing1简冗员,减免赋税,夯实基础,与民休息,虽然几乎每年都要打仗都有天灾,但是朝廷府库依然充盈,而且越来越充盈。仗打到现在有半年多了,依然是靠国库支撑,除了战区沿边之外,其他地方生产尤其是朝廷命脉所在的江淮几乎未受大的影响,连税率都还没有加上去。海贸的规模反而更加扩大了。这些不能不说是皇帝的圣明所至。

听到有人赞颂自己李诵当然很高兴,不过李诵现在意识到,眼下不是高兴的时候。危机就快来临了。望着沙盘上官军节节推进,李诵恨不得眼下就从郓州城下抽调两个军,三个军,四个军到关中去。可是正如李绛所说:

“淄青虽然大bu丧失,但是元气未大伤。”

郓州附近集结了淄青jing1锐将近十万人,背后还有田季安,田季安后面还有王承宗,在前线的兵力是一个也不能往回抽调。

攘外必先安内的dao理李诵还是知dao的。民智未开的时代,指望通过以一致对外为口号来发动舆论宣传攻势给逆臣施加压力完全不可能。只能咬咬牙把这一阵子先坚持过去了。既然不能集结大军击退外敌,那就只能尽量寻求通过政治和外jiao手段来避免两线作战了。如果政治外jiao手段依然达不到目的,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尽量延迟战争爆发的时间了。

“怎么着也要把边境的局势稳定到关中夏收以后。”

李诵对宰相们说dao。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