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劳工,非大汉急需的专业人士,一概不得入我大汉国籍。同时严禁虐待外来劳工,违律者以大汉律法相关条文处置。至于劳工的安置,可以考虑在他们老迈的时候,发一点安家费回家养老。在大汉的领地内居住,没有国民待遇可是举步维艰啊。”
庞统一一记录下来,说道:“待臣整理出来一份完整的文书,再请陛下过目。”
刘协挥挥手道:“朕不日后将启程前往东非,到时候看一看当地实际情况,今日你我所谈,皆是凭空而想,天下之大,每一地都要制定具体地对策,否则很容易乱套。到时候朕会听取琮儿的意见,自己再到处走走瞧瞧。本来这些事情琮儿都可以自己做主,唉,这孩子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
话虽如此说,庞统第二日还是交给了刘协一份详细的外来劳工安置办法。刘协又加以修改,基本框架应该不会再改动,只等不久后刘协到达东非,再做一些因地制宜的修订便可。
东非省不是工业基地,而是非洲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本地大汉移民数量有限,每年要从中非大陆雇用百万的壮年劳动力承担具体的劳动,但绝对不允许土著加入帝国,或者拿到大汉帝国的蓝卡(红蓝卡,帝国民族汉人本身拿红卡,外来移民先拿蓝卡,十年后进入红卡),因为大汉帝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外国人要拿到蓝卡,必须是学者、技师和帝国稀缺人才。遇到劳动力缺乏地问题,大汉宁可暂时停止开拓,也决不稀化华夏族的血统,不在帝国疆域内引入外族人口。
被雇佣劳工老了之后遣返回乡,大汉的普遍中等税收、中等福利和普及中等教育的制度下,决不可能养外族人,数百万黑人在东非工作几十年后如果可以加入东非省,成为帝国公民,这样一来东非省就必须负责这些佣工的养老、福利、医疗和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东非省在没有帝国支持地情况下是支撑不起地,所以,东非省也好,西襄阳省也好,金澜门特别保护区也好,各自的执政者都不愿意接纳纯粹地体力出卖者,他们老了之后,可以出于人道精神发放一定的养老补贴,让他们回去。至于子女,可以优先进入东非省工作,至于工作期间,子女也可以在东非省成长。劳工子女幼年允许接受大汉帝国六年的基本教育。如果劳工皈依道教,子女更可以接受中等教育,如果连续两代的中等教育水平,第三代就允许接受大汉的高等教育,但帝国和地区政府不出钱,主要依靠道教凑集的募捐款和劳工自己缴纳学费。因为大汉帝国基础教育主要承担者是道教的道德学堂,在帝国内部,道教的道德学堂是由中央政府划拨基础教育经费,但在帝国二十八个州外,道教的道德学堂经费主要还是地区政府的拨款,当然也有道教的募捐和道教自身产业基社的收入,但整体上是远不如中央政府,除了亚汉、甘宁、巴比伦三个经济大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