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北宋中华 > 五见客(2/2)

五见客(2/2)

等其他人退了去,秦桧说:“女真想跟大人议和,想必大人早已知之。其实女真朝内也非人人都主张议和,首倡议和者,乃是鲁王挞懒,反对议和者,首推兀术,为了议和之事,二人生了嫌隙,已然势成火。”

个明白人,一就透,即使脸再厚,也不好意思再提和谈的调调。他满腹经纶,看一肚的说辞胎死腹中,甚抑郁。

刘通:“完颜晟让会之跟着挞懒随军,你跟挞懒过从甚密,他对你言听计从,倒也算得一桩奇事。挞懒萌生议和之心,应该时日不浅。早定和议,本为上策,现下再来谈和,已经晚了。会之留心敌情,挞懒对你一无回避,你带来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情报。”

刘通破他们的密谋,秦桧直冒冷汗。当时只有他跟完颜挞懒二人在场,绝无第三人在,难刘中明有千里、顺风耳?

刘通:“挞懒与会之密议,他在金国主和,谋夺大位,你在宋国呼应,务使南北达成和约,哼哼,你俩的好机谋呀。”

秦桧:“刘大人说得是。下官有件机密要事告知大人。”看看左右,不再言语。

其实,谁都不愿自己的国家臣服于外寇的脚下,签订屈辱的协议,一般而言,是实力不如人家。双方旗鼓相当,所定的协议也基本上是平等的。实力悬殊,则不存在和议的可能,必然是以一方战胜另一方而告终。

秦桧怀揣复杂的心情走了,他到了西北后,半句不敢提议和之事。他在金国所见,皆为金军的盛之状,金人败给宋军,讳莫如。秦桧等人对宋国西北和西北军的情况知之不详,以为西北军不过耳耳。亲目睹之下,认识已在悄然发生改变。秦桧本是一个血气男儿,只因被掳之后,锐气大挫,棱角被渐渐地磨平,是以生南弱、议和以保南边半江山的念

秦桧被掳北地,看见了金国的盛,看透了赵宋的虚弱,动很大,认为只有议和才能保住半江山,如天下无事,南自归南,北自归北;先保存实力,修养生息,以图日后再战。这次来燕,就是想抛售他求和退缩的主张。没想到,刘大人似乎早知来意,一来就被将他堵个哑无言。

奉承话听得多了,刘通也不以为意。昏聩者听谄不听谏,明智者兼而听之,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糊涂犯

这招指着和尚骂秃驴,木三分,秦桧浑不自在,游说之辞再也不敢冒,彻底抛到爪哇国去了。

刘通示意他坐下,说:“会之能为大宋着想,那很好哇。过二天你去秦晋那边看看,看看咱中原的军势和民气,看过之后,任君去留二便。愿意留在本王这里,自当迎;不愿留下,本王送。”

刘通:“我中原一些血儿郎,当初勇抗金军,睥睨贼寇,被金人掳去后,却魂飞胆丧,骨气尽失,沦为女真的叭儿狗。秦大人在北地那边过来,定是屡见不鲜。”

此事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定下。阿骨打谢世已久,完颜晟、完颜杲等人已经老迈,完颜挞懒野心膨胀,他认为夺位的时机就要到来。以他之见,金国吞灭宋国,力有未逮,当主倡和议,使秦桧等人归南,里应外合,以促成和议,树立威信,借机掌握朝政。这个主张与秦桧之见一拍即合,秦桧认为,保宋,有二策可定之,一是固守,二是议和。北人归北,南人归南,天下大安。

秦桧:“大人察秋毫,明见天机,桧衷心佩服。”

秦桧颤而起,赶表示忠心:“下官忠于大宋,绝无二心,否则遭雷殛,万劫不复。”吓是把他吓够了,也不能光吓,还得安抚。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