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风起陇西
金陵春早,这座位于chang江南岸的城市因为是高chong治所的缘故,而显得繁华热闹,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来说,日子过得简单而充裕,求仕的学子、归耕的农夫、早出的小贩、回家的新妇,在不知不觉之中,时间在平静中liu逝。
这样的日子多了些许安逸,却少了几分jin张。
这样的生活是江南的百姓奢望的,却不是高chong自己的希冀。
北方的曹cao2就象一个时时jinbi1的对手,让高chong不敢有稍许的松懈,两次北伐均无果而终,这让高chong耿耿于怀,也让他明白,没有超过北方一等的实力北伐亦不可能有所收获。矢志励jing1图治的他终日奔波于属郡各chu1,视察民情,发掘人才,安定郡治。
强与弱的变化,往往是在细微末梢的事件中发生着质变,就在平静的对峙中,力量的平衡正一点一滴的倾斜着。
建安九年的五、六月,一场漫延冀、并两州的饥荒爆发了,无数的百姓逃离家园,饿毙的浮尸倒在dao路旁无人掩埋,曾经丰饶富庶的河北大地顿成荒凉地狱,这样的情形其实并不足怪,为了筹措发动两淮战事的粮草,曹cao2不顾中原一带屡经战luan的现状,严令各级地方官员限期上缴足额粮草,这亦使得百姓本来藏着的一点余粮尽被剥夺。
对于毫无反抗能力的百姓来说,他们早己习惯了官府如同强盗,没有理由可以辩驳的chu1境,就在这一次次的麻木中,大汉奠基石终于土崩瓦解。
为了积蓄与高chong对抗的力量。曹cao2无暇去顾及普通百姓的生死,在镇压黄巾luan党的过程中,曹cao2早己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有地方豪强势力的支持,他的统治就会genshendi固。
所以,他对南方高chong所推行的那一tao宽仁以民的措施虽然欣赏。却并不打算效仿,‘官四私六’这样的屯田措施只能让贱民一个个滋生懒惰的念tou。开商通路的政策虽然效果不错,但将产生丰厚利run的盐场jiao给私人经营,这恐怕也不太妥当。
出shen于宦官豪强家族的曹cao2与曾沦为家nu的高chong在经历、见识和感受上有大多的不同,今天,就算他们已成为了平起平坐的对手。他们的想法还是有很多的差别。这一zhong不同就象当日代表地方豪强势力的曹cao2和代表士族大hu利益的袁绍一样。
改变一切的风从最西力的陇右草原chui来,带着不同以往的气息。
这是在建安九年十月,是陇西的秋天,它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风chui蒿草,低现牛羊,每年在这里游牧的民族都会将战ma喂得饱饱的,准备向东shen入雍州的关中地区好好劫掠一番。
凉州西平郡。
在广阔无垠的高原上,一支骑兵正挥师东下,直指陇西郡东bu大城襄武。
清一色的羌族服饰。镶嵌着银白色的利匕,三岁左右的雄壮健ma。以及整齐划一的骑兵队列,一切的迹象都在显示着这支队伍不可战胜的气势。
经过二年多时间的蛰伏,在兵退西平时尚是年幼的ma驹已经成年,而伏在他背上的瘦弱少年也成chang为了一个个威武勇猛的汉子。
在这支jing1骑的前tou,高大的战ma驮着一shen锦装的ma超,与二年前相比,ma超的面容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些冲动。
在他的shen畔,面容俊秀的赵云一如来到凉州之前的模样,这西北寒冷的刺骨北风对他来说,仿佛不起丝毫的作用,在银白的铠甲下,赵云的shen躯tingba而坚韧,一如他手中闪闪煜动的亮银枪,不出则已,一击致命。
而chong统,不到三十的副军师chong统却比二年前要苍老了不少,在两鬓间的少许微霜和眼角的细细皱纹显示,这段日子的蛰伏让他足够的费力劳神。
“军师、子龙,韩遂老贼屡战屡败,gui缩金城不出,你我这次放金城不打,奇袭陇西郡襄武城,等抄了他的后路,我就不信老贼还按耐得住。”ma超引骑在前,大笑dao。
有句古语说得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ma超的实力与二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在西平的这段日子,ma超纳chong统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