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枉了朕护了他这许多年,既如此,就再帮他一把,小张允,只怕你这刑部侍郎是做不了了,好好的在东宫为我管教太子吧!”
张允不知道他是何意,不过还是应了声是,揣起了瓷瓶出了皇宫,直奔刑部大牢,对外面看守地侍卫说是有些案情要向庞保和刘成求证,等到了里面,屏退左右后,以他这一身的力气对付俩瘦弱的太监自然是轻而易举,不骗不向,一人半瓶毒药,等他们咽气之后这才走了出来。
看了看东方已经露出的鱼肚白,心说:“这叫他娘的什么事呀!”
至于梃击案也是以戏剧性收场,郑贵妃也是冤得要死要活的,跑去万历那里哭诉。万历说:“外廷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
于是,郑贵妃就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史书记载,郑贵妃向太子号诉,就是郑贵妃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嚎啕大哭,诉说事情的原委,请求太子宽恕。二人对话的过程是:贵妃拜,太子也拜,贵妃和太子是且泣且拜,一面哭一面拜。
事实上朱常洛心里比谁都明白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本意虽是把郑贵妃和三弟朱常洵赶尽杀绝,不过有了万历从中调和,他也就不好再继续追究下去,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
而万历呢,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干脆就在慈宁宫皇太后地灵位前面召见了太子和百官,令太子降谕处理此案,禁止株连,话是这么说,可实际上却远不是这样。
这个躲在宫里长达二十六年之久的皇帝终于走出了寝宫,到相距咫尺的宝座上,来处理这件事,这一次朝会情形,在张允看来简直是戏剧性十足,甚至是在作秀。
万历出现时,从没有见过面的宰相方从哲和吴道南,率领文武百官恭候御驾,一齐下跪。万历屁股坐定,就拉着太子的手向大家宣布:“这孩子非常孝顺,我怎会有更换他地意思?”又教三个皇孙也出来说:“孙儿辈都已成长,不应该再有闲话。”
太子朱常洛跟着说:“你们看,我们父子如此亲爱,群臣们却议论纷纷,造谣生事。你们目无君主,使我也成了不孝的儿子。”万历问大家:“你们听见太子地话吗,还有什么意见吗?”方从哲除了叩头外,不敢说一句话。吴道南则更不敢说话,两位宰相如此,其他臣僚,自没有一个人发言。
随即又开始说梃击案,一干大臣既然知道皇上的意思是不株连,可好不容易见一次皇上,不说点什么岂不是浪费了这大好的机会,于是以御史刘光复为首的一干大臣就开口启奏。
说是梃击案的主犯在刑部大牢暴毙,因为张允去看过一眼,自然就成了头号疑犯,即便不是他亲手杀的,作为刑部侍郎也是难辞其咎,这么一来,又有人开始弹劾张允玩忽职守,也有的说他是杀人灭口,不管怎样,总之他是一点好都没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