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这些,再说了,这可是敌人送的礼,烫手。回头再有人告我的状,说我里通卖国,我冤不冤啊!”在张允的坚持下,朱常洛最终把这些东西都拿走了。
而当第二日皇太子再次登门时,果然又备了一份厚礼,被张福庄严肃穆的一通呵斥给撅了出去,第三天再来时倒是没拿东西。张福也有了经验,说起瞎话来都不带脸红地,明明张允正躺在屋里,逗着张袭人玩呢,硬是被他说成了张允前去慈庆宫和太子下棋去了。
就这么一连晾了皇太极三天之后。张允也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倒不怕皇太极一怒而走,怕的是他这么早走了,女真人冻死地人不多,打起仗来就不大顺手了。
于是在第四天上。张允穿起了官服,一大早就出了家门,跑去慈庆宫和朱常洛一番商量之后。命小太监招来礼部的官员,又把皇太极给叫了来,开始谈判。
其实谈判说白了,就跟菜市场上讨价还价一个样,双方心里各有个价码,唇枪舌剑,口沫横飞是难免的。张允和朱常洛除了第一天露了个面,而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不过谈判的原则却交给了底下的官员,归根到底不过就是主权以及领土完整等等。
当然了,有了张允的介入,那条件提的叫一个苛刻,几乎是往皇太极地脖子上拴上绳套。往死里勒他。比如,皇太极说了。努尔哈赤之所以自封大汗,又起草了个什么七大恨,要脱离明朝的约束乃是受了人的蛊惑。
按照张允的想法,那你就把这人给我押到京城里来,努尔哈赤的谋逆之罪我们可以不问,那这个人总不能轻易饶过吧,千刀万剐是应该地,要不然怎么保全大明朝的体面呢。
其他的也都是如此,逼得皇太极答应不是,拒绝也不是。没办法,只得又想起了要走上层路线,再次登门来求张允。
这一回张允倒是没有可劲的为难他,收了礼,又与皇太极到太白居好好的吃了顿酒,就连称呼也亲近了许多,兄弟相称起来。当然了,张允是不会轻易放过皇太极地,不过为了放长线吊大鱼,还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放松了一些。
可这么一松,就惹来了一屁股的麻烦,因为京城里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无数地流言飞语,说张允收了女真蛮子的好处,通敌卖国,是个彻彻底底的汉奸,而且还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就连皇太极送给张允的礼物种类和数量都被掀了出来。
至于那个皇太极是脑子被驴踢了,还是是想趁机朝张允示好,居然跳了出来辩解,结果他不说还好,这么一说就有了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这流言的威力是巨大地,不但是京城的老百姓对张允印象陡转急下,有人半夜里往张府扔砖头,砸上了看院子里的狗。甚至连万历都有些起了疑心,把张允传唤进宫,据当时在御书房外当值的太监透露,万历龙颜大怒,喝骂之声不绝,甚至说要砍了他的头。
第二天张允再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也是垂头丧气,精神萎靡,原本那股子意气风发地气势一扫而光,而一直都和张允粘在一起的太子也不见了踪影,甚至有了点避之唯恐不及地样子。
而后张允状告公主的事有不知道怎么被掀了出来,在其他的人眼中,张允这颗炙手可热的官场新星已经难逃陨落的命运。于是落井下石的人们出现了,其中尤以元宵节时被张允打断了四肢,还被关押进刑部大牢的那些公子哥的父亲叔伯为主,再加上都察院里吃得就是弹劾别人这碗饭的御史们推波助澜,那种一口气上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弹劾折子的情况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