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文物贩子在唐朝 > 第十三章过家门而不入(2/2)

第十三章过家门而不入(2/2)

孙无忌匆匆地走了来,才要行礼,李世民已经淡淡地:“不用了。此又没有什么外人。那李世绩呢?可接旨了么?

长孙无忌低声:“臣依陛下言,拟旨擢卢鸿为中书令,兼礼尚书之职。卢鸿辞未受,并有奏折呈上。”

停顿了一下,李世民才:“传旨,既卢鸿力辞,便准其奏,建京华、嵩书院,卢鸿为山长,仍领国监祭酒之职,封为河南郡伯。孔安监为司业,另外…嘉运本无才能,欺君罔上,念其在朝多年,或有微功,令行黜退,永不复用。”

李治连连

李世民面上微微笑意:“这书院之事,前时他便曾提议,当时朕未准。看来,也是思已久了。”

李世民又想了想:“好在这些年来,为父看这卢鸿,倒是个识退的人。不妨便将其府迁至洛,令其远离京师,将来公侯尽可封得。你须厚厚结恩与他,免致怨恨。若为安抚,卢承庆此人才能平平,却倒是个忠勤之人,不妨重用。”

李治无语,心中没由来地升起一厌烦之意,只觉得上沉重无比,心中却是空落落的。将视线投向远,只见后园地秋千上空寂无人,只有两彩绳在微风中无力地轻轻摆动。

李世民呵呵笑:“好,如此朕便心安了。卢鸿那边呢?是如何说地?”

李世民并未取看,只是淡淡:“奏折怎么说的?”

长孙无忌宽厚的面上几分讥笑之意:“太殿下或是不知,这个嘉运本是当年魏王李恪之人,本有些打算的。当年卢鸿遇刺之事,嘉运通风报信,也是个关键人。只因圣上不卢鸿在国监中无人制衡,这才留了他到现在。此番卢鸿既然辞了职,嘉运留着也没什么用,圣上之意,乃是要太告知卢鸿前因后果,也算给他气。”

说着,由袍袖中取一个奏折来。

李治呆呆地听着李世民微弱地声音,片刻才迟疑地:“父皇----”

李治低殿外,见到长孙无忌迎了上来,低声:“圣上对太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太不可不察啊!”李治,与长孙无忌商量了几句,忽然想起一事问:“适才父皇特地将嘉运黜退,不知何故?”

长孙无忌越发低了,恭声说:“李世绩在城外受旨后,立时将兵符印信接于卢承庆,并未城,便直赴叠州去了。”

长孙无忌应旨,又恭声说保重龙,便即告退。

说罢,也不待李治言,径自说:“李世绩此人,虽然年纪老大,但中才能,比之他人自有不同,何况领军多年,威望素重。只是我虽厚待于他,你却与他向来少有恩泽。我将他外黜,他若有些观望不忿之意,便可借机将其解决,免留后患。如今他能受旨而行,可见毕竟忠勇可用。我若死后,你便可将其复起重用,以为臂膀。”

长孙无忌低:“是年幼才浅,不堪重用。更近年文化虽被,但国监难广其教,群其类。因此请于长安建京华书院,洛建嵩书院,其他大邑,均依此例。卢鸿请命为山长,并荐孔颖达之孔安代国监祭酒之职。”

看李治目光闪烁,李世民:“只要武有李世绩,文有卢鸿,朝中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张行成、委辅都是忠心老练之人,你日后仰仗这些臣,便不愁治国安。你那内、外阁之设,绝是个明之法,不妨在朝中试行。只是其中人选,务要小心谨慎方好。”

李世民低声:“雉,可是对为父这般安排,心中存了不明么?”

长孙无忌又凑上来低声说:“若太怕卢鸿还不满意,不若便命地方上寻个由,将那嘉运----”说着手上比了个刀斩之势。

李世民叹了气,又:“卢鸿此人,心中见识远过世人,又与你向来相善,若朝为相,实是不二之选。只是,此人后世族背景太过重。只看他在士林貌似悠然,这几年,卢家却已经老大兴旺,再无法弹压得住。若真任其朝,只怕用不了几年,朝堂之上,就是姓卢的说了算了。因此,此人不可不用,亦不可大用。若他日你治国有疑难时,尽咨询于他,但却绝不可将实权委于其手。”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