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王元怿应声而答曰:“治则顺天应人而施也,其要在于实,而忌虚。不
你在立国立家的过程中所造的舆论如何,主要是看朝
实施什么政策和法规。外面邻国要看你能带给它和平还是战争,内
百姓要看你能给他什么样的利益。施之以仁,百姓祥和,则国家富足;施之以暴,百姓离析,则国家破败。仁义立人也立国,暴力损人也损国。”
第二天,真的开始落实了这个决定,朝专门指派了一些官员直接向胡太后汇报各级官员的考
情况。
当天,太后就决定,关于考察官员的事情由内务府官员负责办理,每半年向皇上汇报一次。同时还决定,对于忠。崔光等级别的官员由她亲自安排
等级的内务官员负责考察,还说要为政绩好的官员单独立一个
名册。
崔光接着说:“臣以为:治者是为治政,老曰:其政察察,其人缺缺,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因此,治政者必须因时而治,治在适中,治在切要。”
最后胡太后说:“你们说得都很对,归结起来就是,治政者必以治人为本,治国者必以治官为本。所以孝文皇帝改制后,主要开展的事情就是考察官员们的政绩,我们今后也要这样。治人要先治官,官正则国正,国正则民正。”
元澄虽是皇族,却是个直快的人。他看不惯于忠等人得势便猖狂的样,一直对于忠耿耿于怀。他看
胡国珍是个厚实人,凭他的关系和地位如果得以重任,是能够抵消于忠的一些影响的,便举荐说:“安定公胡国珍为人忠厚,赤心待人,应有
禁,参议谘政的权力。”
太后把手的一些事情安排完以后,叫人把于忠等考
不好的人单独召集来,对他们说了一些鼓励的话,然后把他们的职位重新
了调整。任命于忠为征北大将军,兼冀州刺史,放为外任官员。她这么调整之后,
中各派力量都得以平衡,
照大多数人的讲法,好的官员得以提升,不好的官员得到降职的
分,不但当事者心服,旁观者也叹为观止,大家倒也平和。
一天,胡太后与众大臣在一起议论完政事之后,她对众人说:“《天论》中说:天行有常,又说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则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所以说,要想天下大治,必以治字为先。而对治字,历来是有不同理解的,不知你们对治字有何想法?”
接下去大家都说了很多关于治国。治政的方论,发表了一些各自的主张,元雍还拿来一本专门谈论治国的奏折。
还不等胡太后表态,小皇帝一听这个人是在举荐自己的外公,当即便连声说:“好,好,好。”于是胡国珍被拜为侍中,可随时参与朝政。
到了年终,朝官员的考
材料都汇总上来,有好有坏,而于忠的考
书中却写着“不称职”这对于忠是个很大的打击。但是胡太后并没有把这次考
结果公之于众,只是让一些考绩好的官员来
中,分别给予了一些奖赏。可是事情还是传了
去,使那些考绩不好的官员压力很大。
保。兼司徒,汝南王元悦还是不愿官只好罢了。授元澄为司空。兼骠骑大将军。授予安定公胡国珍为中书监,妹夫。江
王元继的儿
元叉为通直散骑侍郎,妹为新平君。拜女侍中。其他官员也都各有封赏,全朝大臣皆大
喜,自是一个天下太平。
胡太后自从辅政以来,每日起早贪黑,不内务外事。奏折书表,都不让人念给她听,必要自己亲自过目,亲自过问各方当事人才最后下结论。加之她原本聪明过人,遇事极有心计,对所有的事情都能指挥自如,诏文清晰。特别是她诉讼公正,断事有理有据,决策明快果断。使得文武百官渐渐佩服,朝
秩序逐渐好转,全国的形势也随之发展起来。
可是,内的暗中争斗并未结束。特别是她的妹夫元叉,是个非常贪心的人,自侍原本皇族,现在又成为皇上的亲姨父,也在朝中为官。他的心中能有谁?也就是从这时起,胡太后为自己设下一个
的陷阱。
平人路邕,任东魏郡太守,为官清政廉洁,
官多年没有为自己的家中积蓄任何家产,妻女布衣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