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奉议会又有让各派
觉无从下手,奉议会的奉议员是选举上来再得到皇帝陛下的授权“奉旨”参议地方财政和预算,监督官吏。可是这选举该如何选举?是不是获得民心就可以了?以前读圣贤书
声声必称“民心所向”现在要让他们实际去
作,这些饱学之士和
才们都心里没底了。看来这李
君写的调查报告必须得仔细研究一二。不过相对其他派系,太平派倒是有
跃跃
试,李
君也算是太平派系里的人,调查时也拉了一票太平派同僚去帮手,因此太平派算是对这
“选举”新方式最了解的一派,也算是抢了先机。
李善长、了、罗复仁、刘承志等人不由心中苦笑。皇帝陛下除了必…、资政院,现在又给各派系开辟了第三战场一奉议会和奉议院,以后大家就有得争了。但是大家又不得不去争。从草案上来看。省奉议会是牵制省布政司最好的力量,谁要是在一省奉议会里占据优势,就可以让己派的布政使当得舒舒服服,让他派的布政使如坐针毡。而县奉议会又是最基层,直接影响到己派在地方上对百姓的影响力,影响选举省奉议员的成败。至于准备筹建的奉议院,大家都知
又是一
必争之地。
据皇帝陛下的草案设想,奉议院虽然在立法、行政监督上不及资政院,但是它握有赋税和财政大权。你内阁年度度支预算没有通过奉议院的审
通过。你一个铜板也不要想
;你年度度支终算没有让奉议院满意,明年的预算你自己掂量着办;没有奉议院的通过同意,你内阁不能增收和多开一个铜板的税。这等于看住了内阁的钱袋
,卡住了内阁脖
,这一招有时候比资政院扯
还要“狠毒”
此诏一,天下震惊,比请
朱
还要让文人学
们接受不了。朱
是理学的“教主”皇帝陛下借机发飙,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程颐兄弟不是还留在文庙里享受香火吗?多少也给理学留了
面
。但是皇帝陛下一
气封
四个先师,个个都是平起平坐,这怎么让独尊孔圣的儒生们受得了。最关键的孟
、荀
好歹还算是儒家,
着鼻
也就算了,可商鞍这个夭资刻薄之人不要说与孔圣人平起平坐,就连
文庙也让儒生接受不了。可皇帝就这么
了,天下儒生一时群情汹涌。
接着是皇帝陛下各项提议在资政院通过,自然是顺利通过,于是新内阁和各地方官上任,律法修改案开始实行,三京三省奉议会开始试行,邸报上接连的报让大明百姓很快从对六一一大案中转移开来。
对于淮西派来说,皇帝陛下就是封十个八个先师,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他们老一辈不是草莽的豪杰,就是不算正统的杂家
,新一辈又受刘浩然的影响和国民教育缘故,受儒学影响的少,所以也不在乎;太平学派原本就是激
派,不仅抨击理学。连儒学也捎带着被抨击了几回。所以皇帝陛下的行动,他们支持的多;北方学派早就与理学划清界线。打
了“复兴古儒、兼容百家”的旗号,皇帝陛下的行动虽然有些难受,但是在这
大环境下主
勉
能够接受,除了孔圣人,孟
和荀
不是也被封为先师成圣了吗?这正中他们复兴古儒的
路;大有意见的当属江西学派,可是他们与理学有扯不断理还
的关系,在六一一事件没有多久的当下,他们也不敢太反弹,万一惹恼了皇帝陛下。顺便找个借
一块收拾了,好容易打下的基业岂不是白费了,于走
来嚷嚷了几句,不过声音到不是太大。
组建奉议院。
反倒是江南学派,破罐破摔,反弹最是激烈。现在我们都这样了,有本事你皇帝陛下把我们全朵了。宋漂
大家用心会一二。”
九月三十日。在江南学派上万学文人的哭声中,刘浩然下诏将朱
“请
”了文庙。虽然诏书上只是说“朱
品行不端,难
亨先贤之祭”但是天下人都知
,这是皇帝陛下在秋后算账,正式给理学判了死刑。十月十日,下诏改封孔
为“大成先师”孟
为“昌明先师”荀
为“明
先师”商鞍为“国衡先师”其余墨
、颜回、韩非
、老
、程颐兄弟为先贤,
亨文庙。
九月二十九日。刘浩然下诏封旧太刘焕章为安王,并改封刘焕诚为诚王,刘焕现为信王,改封忠武王常遇
为忠王。正式对大明爵制
行改革,改成了一个字的亲王爵、两个字的郡王爵和以下不变的公、侯、伯、
、男和勋爵。
刘浩然看着邸报,心里暗叹,希望自己这样的“提议”在将来越来越少。可是他明白,现阶段这
提议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明就像是蹒跚学步的幼童,必须有人引导和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