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播下zhong子
西北那里是个变数啊。谢慕华笼着双手,shenshen的叹息一声。坐在他对面的寇准和王旦面面相觑,都知dao他在想什么,事情过了这么久了。石保庆那边已经接到了新皇登基的诏书。shen为边境领军大将,石保庆不用回到开封府来面圣。但是石保庆的态度很奇怪,到了现在还没有回书,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来说,绝对是不正常的。
寇准想了想,揣mo着谢慕华的心思,谨慎的说dao:石保庆将军未必就有什么别的想法。我看相公也是多虑了。西北那里被相公平luan之后,局势只能说是表面上稳定了下来,其实内里暗chao涌动。要是石保庆想要西北zuo什么文章的话,失去了中原的支持,他的下场比李继迁可要惨多了。
谢慕华微微笑着摇了摇tou,他担心的并不是这些。而是石保庆这个人暧昧的态度,会不会对宋军沿桑干河北上构成ju大的影响。辽国人不傻,知dao这一条绝hu计的厉害。现在休哥面对西北宋军,休哥怎么可能让宋军安然无恙的沿桑干河北上呢?
定了定心神,谢慕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对寇准说dao:如今,你进了中书,这不是我的本意。平仲,我是有更重要的事情想jiao给你去zuo。
更重要的事情?寇准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中书掌握大宋权柄,可以官梦寐以求的机构。可是谢慕华居然说要自己还有更大的用chu1。这个,就实在难倒寇准了。怎么想,他也不觉得自己离开中书还会有更大的用chu1。
看着寇准疑惑的眼神,谢慕华笑dao:你也不用多想,这事儿,得你和张咏一起办了才好。我问你,你觉得大理寺,御史台,怎么样?
yun,寇准顿时愣住了,现在自己已经进了中书,要是把自己放到御史台,放到大理寺,那八成还得给自己降职啊。虽然说寇准明白谢慕华并没有恶意,但是无论是任何人都很难接受被降职的可能xing吧?在这个封建年代,怎么可能有那zhong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么高的思想觉悟?
王旦嬉笑dao:平仲,这下你要小心啦。
谢慕华解释dao:平仲,我一说你便明白了。御史台监察百官,本意是好的。但是御史台的官员品级低,而且御史台的官员将来都是想要tiao出御史台,到文官系统里zuo事的。你见过什么人会一辈子死守在御史台的?这也不可能。既然早晚要来到文官系统。就不得不和文官系统的人打成一片。已经打成一片了。还怎么可能保持对百官的监察独立xing?所以,我想把御史台给砍了。这个机构,以后再也不要了。
不是吧?寇准和王旦这次都真的吓了一tiao。砍掉御史台,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那御史台里的御史们还不得ma上出来跟谢慕华拼命?就算不拼命,他们私地下也要诅咒,扎谢慕华的草人,翻他的祖宗十八代。
王旦若有所思,仔细的想了想,这才说dao:其实谢相公说得很对。御史台,自古以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发挥出他应该ju有的作用。归gen到底,就是大家一样属于文官系统,一样是要早晚混在一起的人物。虽然朝廷有规定,御史必须要如何如何,可是规定只不过是规定而已。真正能zuo到的又能有几个人?
寇准忽然眼前一亮,脱口而出:相公的意思并非是要把御史台完全砍掉。而是要成立一个全新的,独立的,有自己特点的构?
谢慕华赞许的看了看寇准,现在跟他们说什么三权分立,还有些太早,况且,寇准他们也未必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只能说一点点将自己的萌芽播zhong下去。于是,谢慕华说dao:你们都应该知dao本朝太祖皇帝,在开创大宋之后,独创的官制吧?
寇准和王旦两人一起点tou。他们都知dao,谢慕华说的就是赵匡胤推行官、职、差遣制度,将他官判铨司成为一zhong制度。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赵匡胤继杯酒释兵权之后,又创立了官、职、差遣制度。
赵匡胤知dao兵权的重要,更清楚用人权的举足轻重。为了大宋江山,不但要掌握兵权,还要掌握用人权。他要建立这样一zhong制度:任何官员只有经过他的授权才能行使权力,没有他的授权,都只是虚位一个。这样,任何人都无法滥用职权,任何人都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对皇权构成威胁。
在这zhong制度下,不但吏bu由他官权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