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而另一种则具有超远射程,用于打击那些理论根本不可能够到的战略目标。可以说第一种巨型火炮不过是短兵相接中可有可无的重锤,毕竟再坚固的堡垒也存在从内部攻破的可能。而随着人类战争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敌境进行纵深打击的目标显得更为迫切。最终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列库林公司的工程师昆达根据战争的需要,提出了多节远程大炮计划。
这是一种炮身长达150米,口径为150毫米的巨大管道,在使用时,需要将多节炮身组装在一起,顺着山坡布置成一定的仰角,最佳倾角为55度。炮身从下到上呈多节形状,每一节炮身的左右两侧都有一个火药室,许多节炮身连接在一起,像多节蜈蚣一样。在发射时,最下端的火药室先点火,使炮弹开始运动,随着炮弹快速地飞过各节的火药室,各节火药室也依次适时地点火,使炮弹不断地被加速。这样,可使83公斤的炮弹离开炮口的初速度达到1800
米/秒,最大射程可达300公斤。从法国北部轰击伦敦也不在话下。按照昆达的预计该炮造成之后,每天能向伦敦发射600吨的炮弹。
虽然这种最终在加莱地区进行布置的名为V-3的超级巨炮,根本不像一件兵器,更像一个高压泵。但却仍是吸引了盟军的注意。1944年7月6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兰彻斯特型轰炸机群,携带重达5.4吨的最新式超级炸弹摧毁V-3发射台的发射斜坑。
虽然V-3型超级巨炮轰击伦敦的计划最终并未实现。但它的出现却意外的给了那些醉心于制造“超级大炮”的念头的武器专家们一个新的契机。不过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更大、更远,而是更高。作为弹道学方面的奇才,杰拉德。布尔博士一直深受德国这种超级大炮的影响。不过他的目标是将用现代化改造之后超级大炮将有效载荷发射入地球轨道。他射击计划的实施证明了炮射系统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上世纪60年代,他试图发明一种可以将物体射进太空的大炮,美国陆军和加拿大军方对这个概念也同样很感兴趣,在他们的支持下,布尔博士很快研制成不同尺寸的超级大炮,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巴巴多斯岛的试验基地用127毫米炮把弹头打上70公里的高空,然后用175毫米炮把弹头打上100公里的高空。最终在亚利桑纳将两根403毫米舰炮的炮管对接起来,把炮弹打上180公里的高空。1964年杰拉德。布尔博士最终设计过口径达1米,身管长达40米,足以将过吨重弹头射入底层地球轨道的超级火炮系统。
但在导弹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美国陆军和加拿大军方很快对这个思路失去了兴趣。虽然在美国政府停止资助前“高海拔研究计划”已用“巴巴多斯岛大炮”进行了一系列向太空中发射借助火箭推动的太空探测器的尝试。但是这些成就对于已经对超级大炮陷入痴迷状态的布尔博士来说还远远不够。失去了美国政府的资助之后,布尔博士开始转向常规火炮的研制来筹集继续自己研究的资金,设计出了划时代的155毫米45倍口径榴弹炮,采用加长的炮管和加大的药室,达到30公里以上的射程。在空中支援制胜论的影响下,美国陆军对布尔博士的设计依然不感兴趣。
于是可怜的天才只得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化缘,最后在南非、奥地利、比利时和中国找到了知音,在布尔博士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这几个国家所研制的45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具有出色的弹道性能,弹头重量比北约标准155毫米弹差不多增加一倍,射程增加约50%。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期间甚至出现了美军的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射程和威力都远不及伊拉克陆军所装备的的南非G5型155毫米炮的尴尬。而布尔博士也受到美国政府“非法走私武器”的指控,并一度被关进了美国监狱。
但是正如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先驱和怪才一样,布尔博士的心思依旧没有离开自己所钟情的超级大炮。甚至到了只要有人出资试验他的超级大炮,魔鬼的活他也干的危险状态。在伊拉克中部地区扎巴尔―哈姆莱扬山的山坡上,布尔博士受命为巴格达的独裁者—萨达姆建造一门,射程高达1000公里,炮弹重达600公斤,可以发射生化炮弹,甚至可以发射核炮弹,乃至发射和摧毁卫星的超级大炮—“巴比伦之子”